爵名。清宗室封爵的第三等,简称郡王。位列世子之下。爵位得传袭于子孙,除世袭罔替者外,袭次递降至奉恩辅国公不再降。郡王初封亦给封号,袭封者沿用。年俸银五千两,俸米二千五百石。蒙古贵族封爵的第二等亦称郡王
晋改阳阿县置。治今山西左权县。属乐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并入乡县。孝昌二年(526)复置,改为辽阳县。
即“耶律倍”。
书名。清刘声木撰。五十卷。刘氏系淮系官僚刘秉章子,辛亥后以遗老自居。此书所述多朝章、国故,间评诗文。亦有谈论朝鲜壬午事变、甲午中日之役等历史事件之文字,可资参考。有直介堂丛刊本,民国年间印行。
即“雷陂”。
学校名。清宣统元年(1909)在北京设立。以造就贵胄法政通才为宗旨。招收宗室、蒙古王公、满汉世爵及其子弟入堂肄业。派贝勒毓朗充任总理。分设正、简两科。正科四年毕业,简易科二年毕业。另设听讲科一班,一年
官名。《周礼》有象胥一职,掌通夷狄之语言而翻译之。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建六官,秋官司寇府宾部大夫下有象谞中士,正二命;象谞下士,正一命,即《周礼》象胥之职。北周因之。隋开皇元年(581)罢
?—约725唐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西南)人。中宗时任监察御史,为武三思“五狗”之一。时王同皎、张仲之等谋杀武三思,未成下狱。他奉命审理,竟击折仲之之臂,并诬以谋反,族诛之,朝廷侧目。擢左台侍御史,贪赃
779—831唐河南洛阳人,字微之,别字威明。北魏拓跋(元)氏后裔。生于万年(今属陕西),九岁能赋诗文。贞元九年(793)以明经擢第。十九年,中书判拔萃科。后应制举,历校书郎、左拾遗、监察御史。曾上疏
?—783唐兰州金城(今甘肃兰州)人。辛云京从弟。河西大族,世为将家。至德元载(756),从李光弼出井陉,战嘉山,败叛军史思明。迁英武军使。代宗立,迁左金吾大将军,历湖南观察使,以工部尚书致仕。后朱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