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白衣

白衣

①初指无官职的士人。两晋、南北朝时,官员因失误削除官职,或以白衣守、领原职,遂成为一种对官员的处罚方式。《晋书·外戚传》:“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羊琇)官而已。寻以(甘露亭)侯白衣领护军,顷之,复职。”后亦引申为平民百姓。②西汉官府给役小吏。《汉书·龚胜传》:“(夏侯常)即应曰:‘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奏事不详,妄作触罪。’”颜师古注:“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③北魏皇帝左右的随侍之臣,可受遣传达诏令。《魏书·甄琛传》:“世宗遣白衣吴仲安敕(广平王元)怀宽放(甄侃)。”④又称白衣蛮。自唐至元,对居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与越南北部相连地带傣族先民的他称。自称为傣。或说由汉、晋时之鸠僚中的一部分演变而来。部分白衣又自称崇魔蛮。⑤元代对西双版纳傣族之称。又作白夷、百夷、伯夷。见“金齿”。

猜你喜欢

  • 奉天县

    ①唐文明元年(684)置。治今陕西乾县。因其地为高宗乾陵所在,有奉祖先陵寝之意,故名。属雍州。建中时,德宗曾避难于此。乾宁元年(894),于县置乾州。宋以后历属京兆府、醴州、乾州。元至元元年(1264

  • 爰骞

    战国时中山国大臣。与季辛有隙。因中山相司马喜亦恶季辛,司马喜使人将其暗杀以嫁祸季辛。中山君闻他被杀,误以为季辛所为,遂杀季辛。见《韩非子·内储说下》。

  • 张德彝

    1847—1918清末汉军镶黄旗人,本名德明,字在初。同治元年(1862)选入同文馆英文班。四年,经总署大考,被保奏为八品官。次年随赫德及斌椿父子等游历欧洲,将见闻撰成《航海述奇》。七年,随蒲安臣、志

  • ①部落名。始祖后稷,原居邰(今陕西武功西南),传至公刘,迁豳(今陕西彬县)。古公亶父时,定居于周原,部族日臻强盛,周遂成为其部落名。周文王时迁都于丰。②朝代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建都于镐

  • 丑平

    隋末郭子和年号(617—618)。或作正平。凡二年。

  • 内化

    道家用语。人的心神随物而变化。《庄子·知北游》:“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庄子提倡“外化”,反对“内化”,认为人的心神随逐外物,为外物所累,以至言语和行为也发生错误,而不能顺应外物的变化,故只有“内不化

  • 黎遂球

    1602—1646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字美周,号迦陵。天启举人。明亡,捐家资抗清。顺治二年(1645)任隆武朝兵部职方主事,募两广水师北上。次年,战死于赣州。善绘山水林石,工诗文,因赋《黄牡

  • 第一领民酋长

    官名。北魏置。唐代人修史时,因避讳改称“第一领人酋长”。主要授予依附北魏政权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可世袭,未列入中央政权的正式官职。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时皆未载此。北魏末年战乱后

  • 龙腾中郎

    官名。十六国时后赵所置。建武二年(336),后赵主石虎改直荡为龙腾,冠以绛帻。四年春,石虎将击辽西段辽,募有勇力者三万人,以为近卫,悉拜龙腾中郎。龙腾多为胡人,故冉闵屠杀胡羯,石岳及公侯、卿、校、龙腾

  • 阿史那忠碑

    唐代碑刻。上元二年(675)十月立。原在陕西醴泉县(今礼泉县)北二十里,昭陵南十里。碑首题“大唐故右骁卫大将军,薛国贞公,阿史那府君之碑”,篆书。文楷书,不署撰者姓氏。阿史那忠于上元二年卒于洛阳,徙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