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坂县
坂亦作反,又作阪。秦置。治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地当河东通往关中的要冲,历代为兵家攻守重地。《史记·淮阴侯列传》:西汉高帝二年(前205),韩信率兵击魏王豹,“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即此。汉至北周皆为河东郡治,十六国前赵至北周又先后为并、冀、雍、泰、蒲等州治。隋大业二年(606),并入河东县。
坂亦作反,又作阪。秦置。治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地当河东通往关中的要冲,历代为兵家攻守重地。《史记·淮阴侯列传》:西汉高帝二年(前205),韩信率兵击魏王豹,“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即此。汉至北周皆为河东郡治,十六国前赵至北周又先后为并、冀、雍、泰、蒲等州治。隋大业二年(606),并入河东县。
即今河北大名县东北金滩镇。北滨卫河,为航运要地。明代河南及山东东昌府属莘县、冠县、观城、朝城诸县漕运,以此为转兑之所。明初设巡司,嘉靖三十七年(1558)又设税课司。清嘉庆十二年(1807)设主簿驻此
①即史官。殷、周置。掌管祭祀、记事、命册等。初见于甲骨文,或称“作册”。西周时有太史、内史,春秋时有外史、左史、南史等职名,战国时有御史、柱下史。职掌记录国君的言行举止,草拟朝廷文书诏令,保管典籍文档
书名。三国吴韦昭(即韦曜)撰。四卷。昭因见《古历注》等书记事错谬不实,乃博采群书而订正之。起上古,至三国初。久佚。
北宋初置。太平兴国元年(976)析为东西两路,至道三年(997)复合为淮南路。初治楚州(治今江苏淮安市),治平中徙治扬州(治今江苏扬州市)。辖境南至长江,东至海,西至今湖北黄陂、红安和河南新县、光山,
明宛平(今北京城西南)人,号鹤峰。崇祯举人。授教谕,迁山东丘县知县,累官汝南兵备佥事,驻南阳,以镇压李自成、张献忠有功,擢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崇祯十六年(1643)守承天(今湖北钟祥),城破自经死。
官名。西晋、北魏为尚书省左主客曹长官。
书名。唐李巨川撰。三卷,一作二卷。记述昭宗时凤翔陇右节度使李茂贞叛降经过。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历(曆)唐大历二年(767)分延唐县置。以年号为名。治汉舂陵故城北,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北与新田县交界处。属道州。北宋乾德三年(965)并入宁远县。
明投掷火器。类似近代手榴弹。状如短粗棒槌形,连柄长八寸,圆围三寸,以白杨木为之,中空以装火药,药线从柄端引出。其外围钉三道锋利倒钩钉,外露一寸,投打敌船,以钉于船上,不能脱,火发可以烧船,较之易碎之火
官名。清末高等审判分厅与地方审判厅长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后,各省城、府设地方审判厅,大商埠设高等审判分厅,始置。每厅一人,从五品,奏补。掌本厅审判事宜,并监督所属各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