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通判

通判

官名。又称半刺,俗称倅。宋乾德元年(963),初置于湖南诸州。二年,惩五代藩镇专擅之弊,又置于各藩镇,皆以朝臣充任。因有与州郡长官共同处理政务之意,故名。其后遂为定员。州郡之政皆需通判与长吏签议连署方许行下,且所部官吏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上闻,即握有监察官吏之实权,故又号称监州。南宋亦置,平时为州、府副长官,战时则专任钱粮之责。元不置。明于地方各府置,为府之副职,位于知府、同知之下,正六品。无常职,无定员。与同知分掌清军、巡捕、管粮、治农、水利、屯田、牧马等事。清沿明制,设于各府,亦正六品。与府同知分掌粮盐、督捕、河工、水利、职事修废、清军、理事诸务。京府通判例以通政使司经历、知事、京县知县、外府通判等升任,外府通判例以詹事府汉主簿、兵马司副指挥、京县县丞、知县、布政司经历等升任。又,清之直隶厅亦有以通判为行政长官者,其名有理事通判、抚民通判等。其制同直隶州知州及知府,直隶于布政司。另设有专管河道之通判及海防通判。因通判之职类似汉之别驾从事史,故又别称别驾。又以在府之位列知府、同知之下,又别称三府。

猜你喜欢

  • 后军都督府

    后(後)官署名。明五军都督府之一。初分领在京横海卫、鹰扬卫、兴武卫、江阴卫。永乐迁都后改横海卫、江阴卫隶南京后军都督府,增留守后卫、大宁中卫、大宁前卫、会州卫、富峪卫、宽河卫、神武左卫、神武右卫、忠义

  • 管承

    三国时长广(今山东莱阳东)人。东汉建安中,聚众三千余家起事。长广太守何夔招抚之。旋复起。建安十一年(206),在淳于(今山东安丘东北)为操将乐进、李典等所破,遂走入海岛。

  • 南江蛮

    宋少数民族名。居今湖南西部。以向氏、田氏、舒氏为最大。宋初以来,屡受封赐。有州十六,并属辰州。熙宁七年(1074),章惇攻占其地,置沅州(治今湖南芷江),领卢阳、麻阳、黔阳三县及安江、托口二寨;后又置

  • 明熹宗

    1605—1627即朱由校。明代皇帝。公元1620—1627年在位。光宗子。泰昌元年(1620)即位。年号天启。时辽东屡败于后金(清),白莲教揭竿于山东,奢崇明、安邦彦起事于西南,而仍然好声色犬马。宠

  • 番汗县

    西汉置。治今朝鲜平安北道博川城南博陵城。属辽东郡。三国魏废。

  • 教育今语杂志

    杂志名。清宣统二年正月二十九日(1910.3.10)在日本东京创刊。月刊。以“周召共和”纪年。光复会重组后的通讯机关,陶成章主办,章炳麟主稿。以“保存国故,振兴学艺,提倡平民普及教育”及“明正道,辟邪

  • 阴符经

    书名。全称《黄帝阴符经》。旧题黄帝撰,有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等注,真伪不可考。《神仙传》称唐李荃得于嵩山虎口岩石室,为之作注。宋人认为系李荃伪托。历代史志皆入道家。内容为“阴阳相胜之术”,

  • 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书名。一名《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南宋杨仲良撰。一百五十卷。仲良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叙北宋九朝史事,卷帙浩繁。乃为之分门编类,以成是书。书中各有事目,一部分事目更分子目。李焘原书缺徽、钦两朝诸卷

  • 枝阳县

    西汉置。治今甘肃永登县东南、庄浪河东岸 属金城郡 晋废。前凉复置。十六国时属广武郡,北魏又废。

  • 李訢

    ?—477北魏范阳(治今河北涿州)人,小名真奴,字元盛。太武帝时为中书学生。娶阳平王杜超女,除中书助教博士,入授太子经。及文成帝即位,领中秘书,赐爵扶风公。出为相州刺史。天安元年(466)上疏请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