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国志

三国志

纪传体断代史书。西晋陈寿(233—297)撰。65卷。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官观阁令、晋平令、著作郎。是书主要记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间魏、蜀、吴三国史事,并涉及三国鼎立前各家史迹。将三国史事分成三书(又称三志),计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以魏为正统列本纪称帝,蜀、吴为传称主。魏、吴二书参酌鱼豢《魏略》、王沈《魏书》、韦曜《吴书》等编纂而成。惟蜀国无史书,多据实地采访、见闻所得而成。是书本纪、列传都记有不少民族史资料。《魏书》之《乌丸鲜卑东夷列传》简扼地叙述乌丸、鲜卑、夫余、高句丽、东沃沮、挹娄、、韩、倭的历史。田豫、牵招、郭淮、邓艾、梁习、夏侯渊等人列传也涉及鲜卑、乌丸、羌胡、匈奴、氐等史迹。《蜀书》之《诸葛亮传》、《马超传》、《姜维传》、《李维传》等记载了氐、羌及西南夷的一些状况。《吴书》之孙坚、孙权、诸葛恪、陆逊、贺齐等人列传则涉及山越、武陵蛮等与吴之关系。三志本独立,北宋后合为一书。南朝宋裴松之作注,引书210种(一说159种),史料增补远多于原书,并开一代注释先例。注中所引,现已大多失佚,如《汉晋春秋》、《魏书》、《英雄记》、《魏略》等都保留了许多东夷、匈奴、西戎、西南夷史迹,为研究三国时期民族史提供了珍贵资料。通行本为武英殿本、百衲本、1959年中华书局标点本。

猜你喜欢

  • 扎武三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为扎武、拉达、布庆3部总称。玉树二十五族之三。驻牧通天河南。东界川边邓科;南界川边同普县,西邻苏尔莽、拉休、迭达;北接加迭喀桑。原有百户3员,百长6员(一作12员),属民500

  • 合掌胁侍菩萨像

    亦称合掌露齿菩萨像。典型辽代佛教塑像。现藏于山西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辽代佛教塑像突破一般佛像的静寂、肃穆之风,以形象生动、亲切感人、极富生活气息而著称,在我国艺术史上占重要地位,是像为辽塑代表作

  • 灵藏族

    明代藏区部落名。居地在今青海循化境。属河州卫。其族人因早即归附明廷,故又被称为“熟番”。隆庆二年(1568),其族受蒙古部抢掠,损失严重。入清后,归青海循化厅管辖。

  • 宇文虚中

    ?—1146宋、金大臣,学者。字叔通。四川成都人。初仕宋,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宋靖康元年(1126),宋、金结盟,完颜宗望班师至孟阳,遭宋姚平中夜袭,宗望复还师围汴京(今开封市)。其奉命到宗望军,喻以缘

  • 经名

    又称“回回名”,因中国回民称阿拉伯文为“回文”故称。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在婴儿出生后,多取《古兰经》中圣贤之名为名字,故称。常见者,男性取穆罕默德、欧麦尔、达乌德、易卜拉欣、哈里德、阿里、哈桑、奥

  • 成王

    渤海国第五世王大华屿的谥号。华屿于唐贞元九年(793)继位后,不及半载而卒,其国未报请唐王朝私自加此谥号。详见“大华屿”(81页)。

  • 常舒

    建州女真首领。清初时人。女真族。郭络罗氏。世居沾河,为寨主。努尔哈赤起兵初期,与弟杨书率先归附。初隶镶黄旗满洲。后改隶镶白旗满洲。积功晋固山额真。对清初编佐建旗,大业佐成,贡献卓著。

  • 死人地

    旧时滇东北和黔西北一些彝族奴隶主强迫家奴以人身殉葬为交租形式之一的土地。奴隶主把一部分土地分给其家奴耕种,除平时定期交租和无偿服役外,其主人死时,耕种这部分土地的人家,被迫必须出一人与主人殉葬,故名。

  • 末些蛮

    元代古族名。今纳西族。又作“摩些”等。为汉晋时“摩沙夷”、唐宋时“磨些蛮”的同音异译。元李京《云南志略》:“末些蛮,在大理北,与吐蕃接界,临金沙江。”元代居住地区基本与南诏、大理时期相一致,以通安、宝

  • 昭怀太子之诬

    辽朝后期宫内争权斗争中制造的冤案。昭怀太子名耶律濬,为辽道宗长子。自幼聪慧,好学知书,6岁封梁王,随父行猎,三发三中,获道宗宠爱。咸雍元年(1065),被立为皇太子。大康元年(1075),兼领北南枢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