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教理

三教理

唐代吐蕃奴隶社会的教育理论。藏文作“曲松”。“曲”一般专指“佛法”之“”而言,但在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初订吐蕃制度章程时,佛法尚未正式兴起,而“”之意义亦多不知其真谛。故“三教理”中之“曲”字应做一种“教育理论”解较妥。据《德乌佛教史》载,指吐蕃王朝赞普向其贵族臣工进行教育的三种理论和知识,即:赞普的训令、谕旨、称作“噶曲”;音乐吟诵方面的教理,称作“扬曲”;算学或统计方面的教理,谓之“孜曲”。为旨在提高吐蕃臣工或贵族参政素质的一种培训。

猜你喜欢

  • 夫兄弟婚

    亦称“续嫁夫兄弟婚”、“妻兄弟婚”,俗称“转房”。女子丧夫后,须嫁给亡夫之兄弟或近亲男性的一种婚俗。此婚俗系原始社会夫方与妻方氏族或世系群成员之间存在着互有婚姻权利和义务的演变。中国许多民族曾广泛流行

  • 喇依罕木图拉

    见“赖和木图拉”(2314页)。

  • 李庠

    247—301西晋末年官员。字玄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东羌猎将※李慕第三子。初仕郡督邮、主簿。以才兼文武,善骑射,晓军法,拜中军都督。元康(291—299)末年,以洛阳方乱,称疾去官。

  • 王达

    晋代匈奴东西曹(二城胡)首领之一。贰城(故址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北)人。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390),与东曹首领曹寅献马3千匹于后秦姚苌,受封镇远将军、金城太守。

  • 朵鲁不

    见“萧朵鲁不”(2001页)。

  • 伊犁条约

    见“中俄改订条约”(300页)。

  • 铁斤泽

    见“地斤泽”(677页)。

  • 苏喇章京

    散官名。满语音译。“苏喇”意为“松散”,“章京”为“办事官员”。清代八旗内散骑郎等的满语称谓。①下五旗王府所置的散骑郎。顺治八年(1651)定,亲王。各设散骑郎4人,一等护卫6人等。雍正四年(1726

  • 朗通

    藏语译音,西藏贵族家族之一。亦称朗东。得名于江孜家族庄园附近一似大象的悬崖。《桑耶寺志》及《五世班禅传》关于该家族成员虽提及有第巴朗东乃,孜索朗通巴、江孜朗通巴等,但在西藏政教两界中均无其影响。光绪三

  • 高昌故城

    维吾尔语称亦都护城,为高昌王王城所在地。位于新疆吐鲁番县城东南约4公里阿斯塔那(汉名三堡)村东、哈拉和卓(汉名二堡)村南。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为西汉王朝车师前国境内屯田部队所筑,称“高昌壁”、“高昌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