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东京

东京

古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或陪都的建号。所在因朝代或时间不同有异。自东汉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后,因西汉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遂以方位称洛阳为东京,北周、隋、唐因之。唐宝应元年(762)置五京(五都)后,我国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模仿中原王朝或有东京、西京之置,或有五京之设。 ①渤海王国五京之一。※大钦茂为王时(737—793)置。因地在渤海王城※忽汗城东,故名。故址即今吉林珲春县珲春镇东15华里之八连城,亦有在今乌苏里江地、吉林延吉县至朝鲜咸镜北道一带、咸镜南道咸兴府西等说,《辽史》误载开州(故址在今辽宁凤城县)为其所在。唐贞元年间(785—805),一度为渤海王城。所设地方行政机构曰龙原府。渤海国亡后废。 ②※南诏国寻阁劝为王时(808—809),以拓东城(在今云南昆明市旧城南门外)为副王坐镇之地,又在王城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县)之东,是※白蛮聚居中心,因名为东京。劝丰佑为王时(823—859在位)于此置善阐府,府治设此。 ③后梁龙德三年(923),沙陀族李存勖灭梁,于魏州(治今河北大名县东北)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建元同光,定都洛京(今洛阳市),因改魏州为兴唐府,建号东京,并改其称帝前的晋王旧都太原府为西京,镇州为北都。同光三年(925),改东京为邺都,洛京为东都。 ④后唐清泰三年(936),沙陀族石敬瑭投靠契丹贵族灭唐称帝,国号晋(史称后晋),于天福三年(938)迁都汴州(治今河南开封市),改汴州为开封府,建号东京。其地历后汉、后周至北宋,皆称东京。⑤契丹国五京之一。会同元年(938),契丹贵族因助石敬瑭建立后晋,石敬瑭以幽蓟16州地割予契丹,因境土拓大,辽太宗于十一月下诏,以皇都为上京;以新得幽州(治今北京市)在辽境南,升为南京;以原南京(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区)已在辽境东,改名东京。重熙十三年(1044),辽兴宗升云州(治今山西大同市)为大同府,建号西京后,东京成为辽五京之一。本古辽东城(唐中叶又名辽阳城),辽太祖神册四年(919)修葺旧城,迁来渤海、汉户建为东平郡;天显三年(928),辽太宗诏迁东丹国都于此,故亦名天福城,并升称南京。城分内外,内城高3丈,幅员30里,8门,建宫城于东北隅,为东北王宫所在;外城谓之汉城,为集市之地,分南北市,晨开南市,夕开北市。所设地方行政机构曰辽阳府。辽东京道治所设此。⑥金五京之一。金承辽旧,仍以辽之东京为东京。于此置东京留守司,为东京路治所。皇统二年(1142)立东京新宫。正隆六年(1161),金世宗趁海陵王南征民怨之机,在此即皇帝位,十一月由此启程赴中都(金都,今北京市)。贞祐三年(1215),蒙古军长驱东进南下,金统治摇摇欲坠,金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于此自立称帝,国号大真,建元天泰,不数月由此东北逃,改称东夏国。金亡,元初仍称东京,至元二十五年(1288),复单称辽阳,相沿至今。

猜你喜欢

  • 安济

    元末明初四川马湖地区土官。彝族。元末为马湖路(治所在今四川屏山县)总管。明洪武四年(1371)冬,遣子安仁进京朝觐,归附。太祖命改马湖路为马湖府,授其为土知府。子孙准世袭。辖有泥溪、平夷、蛮夷、沐川四

  • 温都尔格根

    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1859页)。

  • 古尔谷

    门巴族民间木制餐具。门巴语音译,意为“有盖的木碗”。其取材、制作工序与※普尔巴相同,但器型有别。分两种:一种盖状似半圆球形,居中留一短圆柱形平顶,子母口,腹较深,弧壁,矮圆柱形足、平足,有大中小之别;

  • 贺什格巴图

    1849—1915清末蒙古族诗人。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沙尔里克苏木人。牧民拉卜杰子。19岁前在村塾学蒙文,通过自学,通晓汉文、藏文。20岁在巴拉珠尔公手下当书吏,因同情“独贵龙”运动,写诗赞美,受牵连

  • 忽林失

    元朝将领。蒙古八鲁剌思氏。瓮吉剌带子。世祖至元(1264—1294)中,任宿卫,事皇孙铁穆耳。后随从北征叛王乃颜党哈丹等,以功受忽必烈汗赏赐,领太府监。后从宁王阔阔出、海山战海都、笃哇叛军。以功拜翰林

  • 片马抗英斗争

    清代云南傈僳族人民抗击英国殖民主义者侵占片马等地的斗争。片马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境内高黎贡山西侧,元属云龙甸军民府,明属永昌府茶山土司,清代并入保山县登埂土司辖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英

  • 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王朝与西域诸国经济交流的贸易通路。简称丝路。据史籍载,远在张骞通西域前,中国内地丝绸,即循此通道远销国外。至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张骞自西域返归后,横贯亚洲的丝绸贸易通道自是进一步发展。

  • 库陇癸鄂拉

    即“库陇奎鄂拉”(1113页)。

  • 姑蔑

    古地名。①一作“姑妹”、“姑末”。春秋末越国西部疆界。《国语·吴语》:“勾践之地……西至于姑蔑”。在今浙江龙游县北,一说在今太湖。 ②春秋鲁地,在今山东泗水东。

  • 指挥同知

    见“指挥使”(16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