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吐谷浑人墓志。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刻制。1927年(一说1945年)出土于甘肃武威县南60里青嘴喇嘛湾第一号墓中。原存武威文庙。石高广各61厘米。志文23行,行25字。石四侧各刻石像3人,
?—451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道武帝※拓跋珪孙,河南王※拓跋曜子。泰常元年(416),其叔河间王拓跋修卒,无子。太平真君元年(440),从兄弟太武帝拓跋焘令其袭修爵为河间王,后改封略阳王。二年,与永
契丹著名手工制马具。宋太平老人在《袖中锦》中称:“契丹鞍……为天下第一,他处虽效之,终不及。”有多种式样,常销于外邦,或作国家礼物赠送。《契丹国志》曾记贺宋帝生日礼物中有涂金银龙凤鞍、白楮皮黑银鞍、绿
1749—1834清朝将领。蒙古正黄旗人。卓特氏。字松岩。乾隆翻译进士。五十七年(1792),由礼部主事升员外郎,后迁郎中,内阁蒙古侍读学士。六十年(1795),迁内阁学士。嘉庆元年(1796),任科
即“”(1731页)。
一个男子娶某家长女为妻后,有权再娶其达到婚龄之妹妹们为妻的一种婚俗。此种婚俗系群婚与对偶婚残余,与氏族社会一定集团之间缔结的婚姻协议有关,并残存于阶级社会中。大致有两种基本类型:其一为妻亡,鳏夫有权续
明代乌思藏地方官署名。元时为十三万户之一。明初沿袭元制,仍为万户。驻地在今西藏日喀则夏鲁。洪武三十年(1397),其万户列思巴端竹遣使入朝进贡。洪武帝赐银百两,文绮、帛各2疋,并赐其使人衣、钞等。后,
见“四馆四里”(555页)。
藏语音译,意为“不变科巴”,或译为“无期科巴”,汉称“死科巴”。解放前四川甘孜藏族地区农奴的等级之一。与西藏地区※“堆穷”(小户)相似,是头人、大寺庙和大活佛的附属户。终身被禁锢在份地上,世代为主人当
古地名。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位于淮水南岸,池深城坚,易守难攻,为南北朝时双方争夺之军事要地。既是魏军南攻拟先夺取之目标,亦是南朝保卫京都建康(今南京市)的前线重镇。北魏太和十九年(南朝齐建武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