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年西汉时西南夷鉤町王。夜郎国鉤町(包括今云南广南县境)人。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篡位,改汉制,贬鉤町王为侯。邯怨恨,被牂柯大尹周钦(又作歆)诈杀。后三边蛮夷尽反。
见“萧坦思”(1995页)。
参见“白月”(593页)。
东汉零陵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参见“羊孙”(889页)。
部落名。又作诺罗部、努牙喇部、耨野勒部、禄耶勒部、努业勒部、努雅勒部、卢业勒部、卢日热部、闹雷部、努烈部、鄂伦部,皆诺雷之转音。满语,“流荡不定”意。其地河水弯曲,河床较浅,水涨时,经常改道,故名。地
藏传佛教寺院。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民市街。亦名额木齐召。清康熙八年(1669)绰尔济达赖主持修建,并任该寺札萨克喇嘛,管理沙比纳尔。三十四年(1695)重修后,掌印喇嘛呈报清廷,康熙帝赐名隆寿寺,
?—1692①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古八世孙,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长子。康熙二十五年(1686),随父赴库伦伯勒齐尔盟,授札萨克。二十六年,率宰桑额尔德尼额尔克
明代蒙古右翼永谢布万户喀喇沁部领主。又作白洪大哈、白忽台可汗等。孛儿只斤氏。※昆都力哈长孙,※摆三勿儿威正台吉子。驻牧于独石口以北的开平地区,拥兵2万余骑,颇有声势。隆庆五年(1571),明、蒙达成封
1752—1837清代白族著名学者。原名藩,字伯高,又字酉山,号乐山。云南大理府浪穹县(今洱源县)人。祖籍江南上元县,先世随沐英征云南,落籍浪穹,担任土职,经数代与白族通婚,融入白族。父王梅村博览群籍
即“奥屯襄”(22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