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汤安
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拜都氏。世居叶赫地方。字小尹,号耐圃。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嘉庆元年(1796),自处州调守嘉兴。七年(1802),擢贵州督粮道。历官贵州,云南,河南按察使,太仆寺卿,内阁学士。二十年(1815)休致。著有《嘉兴郡志》80卷及《耐庵集》。
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拜都氏。世居叶赫地方。字小尹,号耐圃。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嘉庆元年(1796),自处州调守嘉兴。七年(1802),擢贵州督粮道。历官贵州,云南,河南按察使,太仆寺卿,内阁学士。二十年(1815)休致。著有《嘉兴郡志》80卷及《耐庵集》。
元代急递铺递送公文的规定。初无定制,中统三年(1262)规定:唯省发下的文书及总管府、总管军官直接申报省里的文书方可发急递铺,其余文书不得经申急递铺入递。后来急递公文逐渐增多,范围日益扩大,为了控制入
我国侗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的20多个县。使用人口有140多万。历史上无文字,1958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侗语分南、北两个方
旧时云南纳西族土司与外来户建立的一种永佃制关系。外来农民需向土司先交纳一定数量的“磕头钱”,方可按规定租额领种定额土地。土司给予一张执照(又称红照),便取得该土地的永佃权,名曰“红照地”。占有者可世袭
渤海王国官员。一作马孝慎。仕于大彝震、大虔晃二世。唐大中十二年(858),官政堂省左允。三次出使日本。唐会昌元年(日本承和八年,841),随政堂省左允贺福延首次使日,任判官。唐大中二年(日嘉祥元年,8
布依族地区古代崖壁画。位于黔西南花江河北岸。1978年发现。由“马马崖壁画”、“汉元洞壁书壁画”、“牛角井壁画”所组成。画面有人物、飞鸟、房亭、楷书汉字及人骑马、牵马、奔马等图像。时代古朴,民族特点浓
1743—?清代卓尼土司。藏族。生于今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土司索南钦佩之长子。幼袭土司职。自幼受祖母仁钦贝宗影响,笃诚事佛。纳尊者桑结巴桑言,与祖母议定刻印大藏经丹珠尔部,邀请经师阿旺多吉、头人嘎朋才
248—303西晋末年蜀地流民起义首领。字玄通。先世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賨人,后迁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号巴人。东羌猎将※李慕第四子,※李特之弟。少好学,善骑射,被晋东羌校尉何攀举为东羌
辽代契丹大字、汉字合刻墓志。上右部刻契丹大字19行,271字;下部刻汉字24行,511字,两者不对译。契丹字尚不可解,汉字叙墓主人身世。耶律延宁(946—985),官至※羽厥里节度使。墓志于1964年
明朝在东北所设朵颜、福余和泰宁三个蒙古卫的总称。亦称“朵颜三卫”。因该地居住有蒙古兀良哈人而得名。元代,※者勒蔑的后人率兀良哈人的一支跟随※成吉思汗三弟※哈赤温之子额勒只带入居东部封地朵颜山(今大兴安
书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鄂尔泰等奉敕撰修,乾隆九年(1744)书竣。详载满族各氏族(惟不收皇族爱新觉罗氏)的源流世系、初居地及归附清皇室的年月。有乾隆间内府刊本传世。姓氏按姓分类,同姓者以本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