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佉卢文

佉卢文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后5世纪使用于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我国新疆的古于阗(今和田一带)和鄯善地区的一种古代文字。18世纪首先发现于印度河流域。“佉卢”二字是源于梵文的“佉卢虱吒”一词的简称,词意有人认为是“驴唇文字”。西方学者称此文字为高附字、印度大夏字、雅利安字、驴皮书等。这种文字所记录的语言不是“佉卢语”,而是印欧语系印度一伊朗语族印度语支中的西北俗语。佉卢字来源于阿拉米字母。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波斯帝国征服了印度河流域和旁遮普一带,阿拉米文字随着波斯文化的影响传入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等地。这些地区原来使用婆罗米字母操印度语支西北俗语的居民逐渐接受了这种新的字母体系,并用它来拼写自己的语言。最初它和阿拉米文一样是一种不标出元音的音节文字。后来为适应自己语言的特点又对其进行了改造,如用增添区别符号的办法标注元音等,从而形成了佉卢字。当然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原来在这一地区使用的婆罗米字母的影响。佉卢字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字母形式和字母数目都有所不同。据研究,阿育王时代(公元前3世纪)的佉卢文字母数目为44个。在新疆古于阗和鄯善地区使用的字母在不同的文献中数目也有差别,如《法句经》45个,鄯善文书为57个。而原来的阿拉米字母只有22个,只表达辅音,不表元音。此外,佉卢文还有合体字,行款是由右向左横写。佉卢文使用较广,大量见于货币、金属铭文、石碑、写经的桦树皮等处。古于阗文要和汉文同用于铸币,俗称“汉佉二体钱”,又叫“于阗马钱”,目前已发现300多枚。也用于翻译佛经和书写买卖契约。鄯善地区则主要用来书写王家诰敕、文契、信札和记帐等。已发现的佉卢字文物众多。除上述“于阗马钱”外,在中国境内发现和出土的佉卢字文书有近千件。这些文物和文献多流失在国外,分藏于英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瑞典的大学和博物馆。

猜你喜欢

  • 引者

    古代蒙古贵族女子的陪嫁者。又称媵哲(ying映一)、尹吉、引者思。蒙古语音译,汉译为“陪送”、“从嫁”。指古代蒙古社会中那颜贵族阶级作为嫁妆随女出嫁夫家之奴仆。《南村辍耕录》卷十七《奴婢》条载:奴婢“

  • 大勃律

    即“波路”(1516页)。

  • 升寅

    ?—1834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姓马佳氏。字宾旭、晋斋。初为拔贡,考授礼部七品小京官。嘉庆五年(1800),累官副都御史。疏言学校为人材根本,请严课程,务实用,戒奢靡等。二十一年(1816),署盛

  • 毗舍耶

    古岛屿名。亦作“毗舍那”、“毗舍邪”。宋代文献对台湾岛或其旁近某岛屿的称谓。据《诸蕃志》、《宋史·流求》等载:“流求国在泉州之东,有海岛曰澎湖,烟火相望,……旁有毗舍邪国,语言不通”。南宋淳熙年间(1

  • 虎拦哈达

    满语地名。又作呼兰哈达。“呼兰”汉译作“烟筒”;“哈达”汉译作“峰”、“崖”,合为“烟筒山”或“烟筒峰”。位于兴京(原赫图阿拉)西南(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老城之西),清永陵对面。明正统三年(1438)

  • 昆玉

    昆仑山之玉的简称。产于新疆和田地区,故又称和田玉。是玉石中之最佳者。质地细腻,色泽明亮。早在春秋战国时,就以玉质精良而名闻遐迩,被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帝王视为珍宝。历史上西北各族王公,也常将其奉献于中央王

  • 包勒

    见“格林包勒”(1808页)。

  • 瞎征

    ?—1102宋代青唐(今青海西宁)主。又名邦彪篯。※阿里骨子。初受宋封鄯州防御使。绍圣三年(1096),父卒。十月,继承王位,次年,受宋正式册封为西蕃邈川首领、河西军节度使、检校太傅。性嗜杀、多疑。听

  • 神霄丹宝

    见“开圣丹宝”(215页)。

  • 哈里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哈里、哈剌卫。永乐四年(1406)置。《满洲源流考》作哈鲁河卫,并说哈鲁河在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城以东,流入屯河(今汤旺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