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元典章

元典章

书名。全称《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前集60卷,附新集,不分卷,两册。元朝官修,汇集圣旨条画、律令格例及司法部门判例等档案材料的总集。前集收录的材料,起中统元年(1260)迄延祐七年(1320),新集所辑为英宗至治元、二年(1321—1322)诏旨公牍。前集分诏令、圣政、朝纲、台纲、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10门,凡373目;新集体例格式与前集相仿,增国典1门,省诏令、圣政、台纲3门,余同前集。所收材料极富有史料价值,如户部、工部两门中的条目,较详切反映出元朝土地、户口、农桑、课税、租税、赋役、差发、市舶、手工业等经济状况;刑部、兵部两门中的条目,较集中反映出元朝的阶级关系、阶级斗争及军役、军器、驿站制度等,特别是司法部门的许多判例均记有具体时间、地点、人物、案件发生始末和处理结果;关于富豪霸占田土,僭设私庭,非理用刑,打伤佃户,残害善良,抑良为驱等案例,皆记述生动,不加掩饰。其他各门条目,亦皆是有关诏令、公牍的原文照抄,保存了材料的原始面目,非常有利于元代社会政治经济情况的考证。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沈家本刻本,1957年古籍出版社重印本。近人陈垣曾据故宫元刻本校勘沈家本刻本,著《沈刻元典章校本》10卷、《元典章校补释例》6卷,使原书的许多错漏舛说得到订正。

猜你喜欢

  • 乌舍城

    见“乌舍国”(335页)。

  • 东且弥国

    西域古国名。王治天山东部兑虚谷(今新疆阜康县境)。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近200,口1900余,胜兵500余。国王之下设东且弥侯、左右都尉各1人。居民从事农牧业。所居无常。有牛、马、

  • 莫昆达

    古代锡伯族人对氏族长之称呼。一般由氏族中辈分高、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其职责主要是主持氏族的重大祭祀活动,供奉宗谱,调解纠纷,惩处违反家规的成员,保护氏族尊严,主持一年一度的“莫昆义善”(氏族会议)。全

  • 阿訇

    波斯语音译。又译为“阿衡”、“阿洪”、“阿浑”等。原意为“教师”。在通用于波斯语的穆斯林中,是对伊斯兰教学者或教师的尊称。在中国为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的通称。常有教长、宗教首领、掌教之意。一般主持清真寺

  • 马特本

    契丹语官名。初为地方组织※弥里(相当于“乡”,或更下一级单位)之长官;后弥里长官改为※辛衮。

  • 夺忒排登血古只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契丹※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辽圣宗※兴圣宫。“血古只”,又译作“穴骨只”,辽太宗※永兴宫下一※闸撒为是名。

  • 吴广成

    清代学者。字西斋。江苏青浦人。生于清嘉庆、道光之际(1796—1850),渊源家学,好为古文,中年后尤殚心史学,积十数年之功撰※《西夏书事》42卷。另撰著有《廿二史金石考异》、《明史纪事本末》、《补历

  • 畬民

    畲族古称之一。畬字读音“余”或“奢”。意为用刀耕火种方式新开垦二、三年的田地。始见于南宋末年刘克庄《漳州谕畬》一文,指居住在今福建漳州一带的畲族先民,其人自认为盘瓠王之后,代代相传,繁衍至今,有族谱、

  • 长子出征

    蒙古第二次大规模西征。又称“拔都西征”。元太宗七年(1235),窝阔台汗召集诸王大会,定议出兵征讨钦察、斡罗思等国,命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兵,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亦遣长子从征。因长子出征“人马众多,威势盛大

  • 库车起义

    ①清咸丰年间新疆维吾尔族农民起义。是清朝地方官员和当地伯克残酷压迫和剥削农民引起的。道光(1821—1850)年间,库车伯克掠夺土地问题已日渐严重。仅阿奇木伯克皮鲁斯1人,侵占官田和民田便达160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