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旗汉军

八旗汉军

清代八旗组织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俗称汉军八旗。与八旗满洲、八旗蒙古构成八旗组织的整体。汉军,满语作“乌真超哈”,意为重兵即炮兵。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创建八旗组织时,将降附的部分汉人编为牛录(汉译佐领),隶八旗满洲下。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五年(1631,一说七年),初设汉军一旗。崇德二年(1637)分汉军为二旗,旗色玄青。四年,又分二旗官兵为四旗,于原有旗色之外,又增加镶黄、白、红三色。七年(1642),正式编为八旗汉军,编制、旗色、官制与八旗满洲同。崇德末有汉军佐领157个又半分佐领5个。清军入关后,续有增加。顺治十五年(1658),为206个又半分佐领3个。康熙五十一年(1712),增至258个又半分佐领1个。雍正十二年(1734),定为270个。乾隆以后因八旗生计问题,制定汉军旗人出旗为民的政策,汉军发展受到限制。乾隆五十五年(1790),其佐领减少到266个,直至清末未变。八旗汉军的地位比八旗满洲、八旗蒙古为低。参见“八旗制度”。(29页)。

猜你喜欢

  • 阿都剌因

    1560—1634或※叶尔羌汗国东部统治者。※拉失德汗第十二子。兄※马黑麻汗于1592年即位后,为※色勒库尔和瓦罕总督,1595—1596年,改任※吐鲁番总督,取代叛立的※虎答遍迭速擅。※阿黑麻汗统治

  • 阿答儿斤

    即“阿答里急”(1229页)。

  • 吹佳勒坡巴朗宗

    见“穷结”(1169页)。

  • 杨元保

    ?—1854清咸丰年间布依族起义首领。贵州独山县播让人。布依族。原籍广西,后移居独山。少时习武,好抱打不平,颇受敬重。因不堪清廷苛敛,与余光裕、杨官佑、舒裁缝等参加李源发领导的天地会。因其父领导布依族

  • 东部高车

    漠北高车之一部。游牧于巳尼陂(今贝加尔湖)一带。北魏神䴥二年(429),为太武帝拓跋焘遣军击败,连同其他部被迁至漠南者有数十万人,马牛羊百余万,安置于东至濡源,西暨五原、阴山3千里之地。

  • 乌什办事大臣

    清代新疆乌什军政长官。乾隆二十四年(1759)置。驻乌什。三十年(1765),迁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帮办大臣来驻,改称乌什参赞大臣。五十二年(1787)复旧制。衙署有章京2员、笔帖式2员、委笔帖式4员、

  • 杂此扒

    傈僳语音译,意为“粮食够吃的人”。指解放前云南怒江傈僳族地区的中等农户。约占总农户的18%。其中有些是村寨头人或教会上层人物。一般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牲畜、农具。往往也以高利贷、雇工及原始协作的※“瓦

  • 内差

    藏语称“囊差”,是“其差”(外差)的对称。旧时西藏地区农奴向农奴主负担的劳役地租的一部分,是庄园领主对农奴的直接剥削。凡从官家、贵族或寺院领主那里领种一份※“差岗地”的差巴农奴,每年要在所属领主的谿卡

  • 萨喇春

    1885—1960新疆锡伯族进步知识分子。全名乌扎拉·萨喇春。新疆锡伯营(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早年留学俄国,接受资产阶级教育。回国后,因受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及辛亥革命思想影响,与本族知识分子

  • 博硕克图汗

    见“噶尔丹”(24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