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六诏

六诏

唐时对西洱河(今云南洱海)周围乌蛮六部落的总称。“”义为“王”或“首领”。其名称诸书所载不尽相同,一般多取《蛮书》、《新唐书》作:蒙巂诏(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上半及漾濞、永平一部分)、施浪诏(今洱源三营及鹤庆、剑川一部分)、邆赕诏(今邓川县境)、浪穹诏(今洱源县境)、越析诏(今宾川县境)、蒙舍诏(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下半及南涧彝族自治县一部分)。《通鉴》据《云南别录》,六诏作:蒙舍、蒙越、越析、浪穹、样备、越澹。今人研究认为“蒙越”相当“蒙巂”,“样备”相当“施浪”,“越澹”相当“赕”。初六诏兵力相埒,莫能相一,各有其长,故历代因之,以分其势。蒙舍诏在诸部南,故又谓之南诏。唐开元十八至二十五年(730—737),南诏主皮逻阁在唐支持下相继兼并六诏,形成为统一势力。

猜你喜欢

  • 萨木萨克

    1755—1798?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维吾尔族。新疆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大和卓木※布拉尼敦幼子。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军征喀什噶尔,因年幼,被布拉呢敦亲信阿里雅斯护往珲都斯(今阿富汗

  • 马本固

    ?—1861清代医家。字培元。山东益都(今属青州市)人。回族。世医马温葵之子。从父习医;性嗜学,求实用。晚年以医学授次子马健铎。嘱且戒:“三损”,“立心之淫邪,罔恤品行,一也;偶尔失欢、轻重人病,二也

  • 道录司

    西夏官署名。掌管西夏地方道教事务。西夏汉文本《杂字》司分部有载。

  • 马连良

    1901—1966京剧表演艺术家。字温如,号古历轩主。北京人。回族。清宣统元年(1909),入“喜连成”(后改名富连成)科班。先习武生,后习老生。1917年出科拜名老生孙菊仙为师,并向贾洪林、刘景然诸

  • 立功报国可汗

    即“默啜”(2551页)。

  • 巴尔斯博罗特

    约1484—1519明代东蒙古右翼济农(亲王)。一译伯尔色博罗特,明人称之为阿着或阿著,号赛音阿拉克,汉文简译作赛那剌、諰阿郎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第三子,※满都海哈屯生。早年在蒙古右翼满官嗔部,由

  • 明启

    一作启明。宋代云南大理国国王段素廉年号。1010—1022,凡13年。

  • 朝克图台吉

    1580—1637明末蒙古外喀尔喀领主和诗人。亦称却图汗、图蒙肯朝克图鸿台吉、楚琥尔朝克图、青海楚琥尔汗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子※格哷森扎曾孙。初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受佛戒,并在外喀尔喀提倡

  • 谭绍洸

    即“谭绍光”(2481页)。

  • 合里合军

    金末兵种之一。由流亡者组成。以归附者人数过多,选其骑射优者为忠孝军,次者别为一军,令习武艺,经考试合格再补入忠孝军。此即忠孝军的预备队。天兴二年(1233),金哀宗自汴梁(今河南开封)再迁归德(今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