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魏三主官制

北魏三主官制

拓跋鲜卑北魏前期之分权互督地方官制。北魏建国后,对占领的大片汉人聚居农业区域,既袭用汉魏旧制,又实行三长官制以加强控制。天赐三年(406),道武帝拓跋珪正式设置地方官,“诸州置三刺史、郡置三太守、县置三令长”。在三位长官中,两位是汉人,实行对治,即共同治理而又互相督察,另有一位鲜卑人监督之。一般都带有各种将军名号。北魏入主中原后,一方面保留原来当地行政组织,任命降官或豪望治理,负责户口管理、地方治安、征发徭役、民事诉讼、地方财政收入等;另一方面又派一鲜卑长官居其左,加以督察。但由于鲜卑骑士因语言风俗隔阂、文化水平差异等难以适应封建行政管理及掌握汉地民情习俗,故又从尚书、中书等省中再选一位汉族官员前往同治,主要负责收取财赋,将地方物资供应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和军队的需要。而鲜卑长官则兼听而明,对政事纠纷进行仲裁决断,并监督两位汉官。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后,此制逐渐取消。

猜你喜欢

  • 圣乐舞

    唐代南诏舞乐名。表演者衣南诏特有服装,戴黑色头囊(高帽),系金佉苴(金腰带),数十人手持孔雀尾之类长羽毛翩翩起舞;乐者演奏“南诏奉圣乐”。唐贞元十六年(800),南诏第六世王异牟寻遣子寻阁劝等入朝,进

  • 完颜

    1172—1232金宗室、大臣。诗人。本名寿孙,字仲实,一字子瑜。女真族。完颜氏。世宗孙,越王永功子。博学有才,喜为诗,工真草书。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加奉国上将军。章宗明昌(1190—119

  • 西北回民起义

    清朝回族反清起义。同治元年(1862)五月,西北太平军陈得才和捻军张宗禹部,到达陕西渭南,回族人民纷起响应,以华州、渭南仓渡镇、同州(今大荔)王阁村和羌白镇为基地,以任武、赫明堂、白彦虎等为首,组成1

  • 振武军

    ①军制。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唐在鲜卑拓跋部故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设振武军节度使,军政合一,镇守该地并防御※突厥、※回纥等游牧民族。唐亡,其管辖区相继被西突厥沙陀部、契丹族占据。

  • 萨雅克鄂拓克

    参见“萨雅克部”(2012页)。

  • 汉归义羌长印

    汉王朝颁赐西域羌族首领之官印。1959年出土于新疆新和县于什格提古城。汉朝对羌族归附的许多部落首领多封官授爵,有王、侯、君、长等。同时颁发印绶,有铜质、银质、金质等。此为其中之一。铜质篆刻阴文,卧羊纽

  • 小海

    古海名。一作少海。指内海或海峡,诸史所指不一。《新唐书·流鬼传》和《唐会要·黑水靺鞨》中指今黑龙江口北之鄂霍次克海(一说为鞑靼海峡);而《旧唐书·百济传》等指今西朝鲜湾或渤海海峡。前苏联境内之贝加尔湖

  • 慕容?

    即“慕容觊”(2438页)。

  • 稍瓦部

    ※契丹部族名。“稍瓦”,契丹语,意“鹰坊”。初,取部分皇族宫帐奴隶置稍瓦※石烈(县,一说乡),居辽水东,专事罗捕飞禽,以供皇族享用。后户口蕃息,辽圣宗时(982—1031)释免奴隶,置部,为圣宗34部

  • 无忧寺

    见“麦积山石窟”(9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