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卓尼寺

卓尼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甘肃卓尼县。相传13世纪初此地建有一座宁玛派小寺。约元至元六年(1269),帝师八思巴赴京,途经此地,由其随行萨迦格西·希日益西改宁玛寺为萨迦派寺院。明永乐年间,※些地(系杨土司始祖)为寺主。明天顺三年(1459),卓尼第二代土司之弟仁钦龙布,改该寺为格鲁派寺院,并任法台。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卓尼第十代土司罗桑敦珠次子阿旺赤列嘉措任法台。五十二年(1713)受清封为“崇梵净觉禅师”,敕赐“禅定寺”匾额。自此该寺又称禅定寺。五十三年(1714),建参尼扎仓。雍正七年(1729),建居巴扎仓,约乾隆年间(1736—1795)建萨里哇扎仓和崇巴扎仓,形成格鲁派大寺,寺僧达3千名。1912年该寺毁于兵乱。1931年由卓尼十九代土司杨和卡重建,教权由卓尼土司杨氏家族掌握,任堪布,总揽全寺政教事务。其管理体制分堪布系统和法台系统。法台系统分总法台和扎仓法台,分别管理全寺各扎仓之宗教活动及有关事务,总法台由堪布委任,任期3年。下设大格贵(俗称铁棒喇嘛),管理全寺司法及寺规。其下依次有尚书楼、翁则、聂尔哇。该寺主要节日和法会有祈愿大法会、酥油花会、大经堂祈愿法会、晒大佛、纪念宗喀巴圆寂等。该寺原辖5座寺院和44座小寺,分布于原杨土司所辖48旗内。该寺原保存有相传龙树大师亲手塑制的十二转轮王像和绘制的贝叶佛像,印度铸造的天女像、用蛇心檀香雕刻的毗沙门神像、《般若八千颂》贝叶经、卓尼土司先祖些地的保护神贡保像及宗喀巴大师的著作等。曾屡经浩劫,所存无几。

猜你喜欢

  • 护羌校尉

    官名。又作领护羌校尉。西汉元鼎六年(前111),汉朝镇压河湟地区先零、封养、牢姐等羌的起义后设立。东汉初,司徒掾班彪谏言:旧制“凉州部置护羌校尉,皆持节领护,理其怨结,岁时循行,问所疾苦,又数遣使译通

  • 阿都

    ①珞巴族家长奴隶制家庭中的奴隶对奴隶主的尊称。一作阿岛,珞巴语音译,原意为“爷爷”,转意为“男主人”。 ②崩尼部落古时血亲“类别式”亲属制,即对母系氏族男性的一概称谓,意为“爷爷”。 ③崩尼部落人对岳

  • 阿思斡鲁朵

    见“太和宫”(273页)。

  • 咽面

    古族名。一作样磨,又译牙格马。唐代游牧部落九姓铁勒之一支。语言属突厥语族。初分布于热海(今伊塞克湖)与喀什噶尔(今喀什)一带,北与葛逻禄为邻,以那林为界。经济以游牧为主,兼营耕作。唐初于其地置咽面州,

  • 卢不姑

    见“耶律鲁不古”(1328页)。

  • 阿布赉汗

    1711—1781清代左部哈萨克(鄂尔图玉兹)汗。原名艾布勒莽苏尔。祖阿不拉依、父瓦里世为土尔克斯坦城(前苏联哈萨克共和国南哈萨克斯坦州境内)苏勒坦(苏丹)。15岁时因积极参加反对准噶尔贵族斗争,遂获

  • 地万

    ?—520南北朝时期柔然女巫医。出身于鲜卑叱豆浑氏,原为高车部屋引副升牟之妻。叱豆浑(亦作是豆浑)、高车被柔然征服后,成为柔然的属部。她假托鬼神、行巫术,混迹于上层和民间,人称“是豆浑地万”(“是豆浑

  • 汉日天种

    新疆塔吉克族神话传说。始见于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相传古代波斯曾遣使向中国汉族王朝请婚。回归时,途经塔什库尔干。适值前方发生战争,道路梗绝。使臣们为保障安全,将公主置于山谷间一座馒头形赭红色岩石山峰上

  • 玛木特玉素布

    ?—1676托钵僧。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一译穆罕默特·优素甫。又称麻札尔帕夏(王)。※玛木特·额敏和卓长子。原籍撒马尔罕达合比德村人。早年到过麦加和欧洲。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徙居喀什噶尔(

  • 菩萨

    ?—6367隋代回纥第二代首领。药罗葛氏。※特健俟斤子。才勇有谋,嗜猎射,善战,临战对敌,必身先士卒,所向皆破,为众所畏服。早年与父不知,被逐。约于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6)被族人拥为首领。依仗其母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