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南诏三十七蛮部

南诏三十七蛮部

唐宋时期对云南东部少数民族37个部落的统称。南诏、大理时均称此名。包括因远部(居元江)、休腊部(居河西)、嶍峨部(居嶍峨县)、屈中部(居阿迷州)、溪处甸部、伴溪落恐部(为临安府两长官司)、铁容甸部(亏容长官司)、官桂思陀部(临安府思陀甸长官司)、王弄部、强现三部(居开化府)、师宗部(今师宗县地)、弥勒部(今弥勒县地)、吉输部、裦恶部(今弥勒县境)、维摩部(今泸西县地)、罗雄部(今罗平县)纳垢部(今马龙县地)、落温部(今陆良县境)、磨弥部(今沾益县地)、仁德部(今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夜苴部(今罗平县境)、强宗部(今澄江县)、步雄部(今江川县地)、罗伽部(今江川县境)、休制部(新兴州)、落蒙部(今路南县境)、弥沙部(今路南县地)、邑市部(今路南县境)、阳城堡部(今晋宁县)、罗部(今罗次县境)、于矢部(武定境内)、罗婺部(武定州境)、华竹部(今元谋县境)、洪农碌券部(禄劝县境)、掌鸠法块部(今禄劝县境)、白鹿部(楚雄府)、谋统部(鹤庆州)。主要分布在西起楚雄、武定、禄功,东至贵州,南界元江,北抵昭通的广大地区。其民族成份以乌蛮、河蛮为主。各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居住地亦常有变动。

猜你喜欢

  • 格达活佛

    1903—1950近现代爱国进步活佛。四川甘孜人。藏族。自幼被当地白利寺认定为该寺活佛。1920年去拉萨求学。1928年获※格西学位。谙熟藏传佛教、藏族历史、文学、藏医等。1936年,积极协助长征路过

  • 朵颜卫

    明初在东北所设蒙古※兀良哈三卫之一。该部自称兀良哈(明人异译作五两案)。其首领为※成吉思汗名将兀良哈人※者勒篾(折里麦)后裔。者勒篾的后人率兀良哈人的一支入居东部封地朵颜山(大兴安岭南麓)一带,该部即

  • 完颜

    金大臣。本名阿里剌。女真族。完颜氏。隶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司属司。世宗大定十年(1170),以皇家近亲,充东宫护卫,转十人长,授御院通进。二十四年(1184),从世宗幸上京。翌年,迁符宝郎,进吏

  • 河西走廊

    一称甘肃走廊。指今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地区。以在黄河之西,形如一条长廊,故名。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100—200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多砂碛、戈壁。绿

  • 杨义贞

    ? —1080宋代云南大理国权臣。白族。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大理国第十二世国王段廉义(段连义),自立为王,称“广安皇帝”。国内动荡,白族大姓反抗。在位仅四个月,被段氏大臣鄯阐侯高智升子高升泰

  • 夏世祖

    见“赫连勃勃”(2423页)。

  • 仁懿皇后哀册

    石刻名。为哀悼辽兴宗仁懿皇后的石刻。刻于大康二年(1076)。有契丹小字和汉字刻的各一合。1922年6月21日,比利时传教士克尔文(L·kervyn)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乡瓦林茫哈地方的辽庆陵的中

  • 苗刀

    苗族男子的佩刀。男孩初生时,三朝秤若干重,即以如数的铁用火炼之。埋入土中。每年生辰取出再炼而复埋之。至15岁,将埋土中之铁取出打制成佩刀,谓之苗刀,最为锋利。用为杀伤武器。

  • 中国西北古族名。自称盍稚。关于其族源,主要有两说:一说氐、羌同源而异派,认为殷周时,氐族尚未从羌人中分化出来,甲骨文虽有“氐”字,但含“絜带”、“征发”之意,并非族称,春秋战国时,始作为族称;一说氐、

  • 海城县

    清地名。位于辽宁省中南部,顺治十年(1653)置。境域东西150里,南北120里。东至凤城,西至锦州府广宁县。晋、隋属高句丽。唐属盖州。辽置海州南海军,属东京道。金为澄州。元属辽阳路。明置海州卫,隶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