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邹
即“古邹大加”(442页)。
即“古邹大加”(442页)。
?—716唐代后突厥可汗,又作泥涅可汗。名匐俱。阿史那氏。※默啜之子。圣历二年(699),为小可汗,号拓西可汗,位左右两察之上,辖处木昆等10姓兵4万。开元二年(714),受父命,与同俄特勤等率精骑围
明代蒙古右翼土墨特部领主。亦译素郎台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孙,※不他失礼子,※把汉比吉所生。仗祖母三娘子之势并有大板升(约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一带)之众,富冠诸部。初受明封为都督同知,万历二十五年(
? —384十六国时期反抗前秦的义军首领。丁零人。世居康居,后徙中山。东晋咸和五年(1330),率部分中山丁零人投归后赵石勒,被封为句町王。后转附前燕。咸安元年(371),前秦灭前燕后第二年,强迁其部
唐代在西域设置的羁縻机构。高宗显庆四年(659,一作上元中),以旧疏勒国归附,置府。辖地位于今新疆喀什等地。下辖15州。仪凤(676—679)年间,为吐蕃占领。武则天长寿元年(692),武威道总管王孝
见“奥石河千户所”(2255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敦敦河卫,并说清代有敦敦河,今有人据此定其在前苏联境内的阿纽伊河口。
中国伊斯兰教名寺之一。在河北省交河县泊镇(今属泊头市)。初建于明洪武(1368—1398)年间(一说为元末明初元丞相脱脱所建)。明嘉靖和清光绪年间曾数度重修。寺坐西朝东,占地11000多平方米。寺正门
①鲜卑族一支。源出东胡。以部为氏。又称乙弗勿敌国、乙弗国。晋代分布于西海(又称曲海、屈海、青海,即今青海湖)一带,东邻南凉之鲜卑秃发氏,南界吐谷浑。有部众万余落。因居青海,首领称青海王。风俗与吐谷浑相
又作蛮峒、洞蛮、蛮洞。峒(洞)乃唐代所设羁縻州的县以下行政区划。宋代对西南溪峒蛮泛称。元代沿用峒蛮泛指湖广、四川、广西部分民族,而峒蛮中彭、田、向、覃、冉、王、扬等大姓部分与今土家族先民有渊源关系。峒
?—576北周宗室、大臣。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字乾安(或乾定)。孝闵帝※宇文觉子。保定元年(561),封纪国公,邑万户。建德三年(574),进爵为王。出为总管利、始等5州及大小剑二防诸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