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黑错寺”。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镇。康熙十二年(1673),由噶丹嘉措弟子甘南甘加人贝谢热却丹,在合作地方首领支持下建成。乾隆十四年(1749),赛赤萨木察第一世坚赞僧格于该寺建立法相讲闻之规,自此政教之权由赛赤活佛系统掌管。第二世赛赤·洛桑坚赞僧格、第三世赛赤·洛桑绛伯丹增僧格相继增建殿宇、大经堂、印经院大昂欠等,使该寺成为甘南地区规模较大的寺院之一。解放初,寺内共有经堂2座,佛殿10座,僧人500余人。1981年重建大经堂。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黑错寺”。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镇。康熙十二年(1673),由噶丹嘉措弟子甘南甘加人贝谢热却丹,在合作地方首领支持下建成。乾隆十四年(1749),赛赤萨木察第一世坚赞僧格于该寺建立法相讲闻之规,自此政教之权由赛赤活佛系统掌管。第二世赛赤·洛桑坚赞僧格、第三世赛赤·洛桑绛伯丹增僧格相继增建殿宇、大经堂、印经院大昂欠等,使该寺成为甘南地区规模较大的寺院之一。解放初,寺内共有经堂2座,佛殿10座,僧人500余人。1981年重建大经堂。
山名。中国东北地区最早见于史载的名山,今仍沿用此名。一作医无闾。位于今辽河以西、大凌河以东辽宁省中部,主峰望海山在北镇县西北,海拔867(一说880)米,东北—西南走向,绵亘七八十里。传说舜封12山,
即“启民可汗”(1174页)。
1844—1917清末大臣。字星垣。广州人。回族。先世汉军旗籍。同治三年(1864),入广州同文馆习外语,成绩优异,曾助英国人三顺编著《三顺文法》、《英语拼音》,被“两广方言学堂”采为课本。参与《国际
※《俄蒙协约》的附约。1912年11月3日沙俄政府诱迫外蒙古封建主与《俄蒙协约》同时签订。共17条。公开规定沙俄在外蒙古享有各种特权,即可以在外蒙古境内任意居住和往来、租借和购买土地、自由经营各种商业
吐蕃城名。清译作总噶尔城。今青海平安驿。公元11世纪初,当地吐蕃首领李立遵迎立吐蕃王朝赞普后人唃厮啰为赞普,自立为相,一度成为河湟吐蕃的政治中心。其城分东西2垒,广8里,北依山,南枕湟水。后,成为唃厮
蒙古语音译,意为“聪明”、“贤者”。又译彻辰、车臣。“薛禅者,聪明之谓也”(《元史·畏答儿传》),“犹华言大贤也”(《元史·乃燕传》)。蒙古贵族常以其为尊号,或赏赐有功之将臣。成吉思汗高祖屯必乃、岳父
东汉刻石。在新疆拜城县东北喀拉达格山麓岩壁。诵文分为两段,由北向南,北段为作者题款,3行共11字,所占面积约高、宽各13厘米。南段系正文,仅存8行,可辨认者约百余字,所占面积约高43厘米,宽34厘米。
亦称“族内婚”。一种只能在一定社会集团内缔结婚姻关系的制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不断演化残存至现代。族内婚通常指部落内婚。血缘家庭阶段,男女在群体内按一定的血缘和规范婚媾。氏族制时期通行氏族外婚,部
州名。唐武德五年(622),析珠崖郡地置。治所在义伦,辖义伦、昌化、感恩、富罗县地。天宝元年(742),改为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儋州。宋熙宁六年(1073),改为昌化军。南宋绍兴六年(11
在海南省海口市郊滨涯村。明代著名政治家※海瑞(1514—1587,回族)墓。万历十五年十月十四日(1587年11月13日)病逝于南京任上,其灵柩运回家乡后,葬于此。墓冢石砌,墓前有神道碑、石供器、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