喃字
15世纪以后越南借用汉字和仿照汉字形式书写越南语所创造的文字,称“喃字”。京族迁入我国后,沿用为本民族民间土俗字。采用汉字构字方法,以汉字表音表义(左边表音,右边表义)。因其笔划过繁,结构复杂,仅限于记载族谱和抄写“唱哈”歌本使用。解放前后,在京族地区已逐渐消失。
15世纪以后越南借用汉字和仿照汉字形式书写越南语所创造的文字,称“喃字”。京族迁入我国后,沿用为本民族民间土俗字。采用汉字构字方法,以汉字表音表义(左边表音,右边表义)。因其笔划过繁,结构复杂,仅限于记载族谱和抄写“唱哈”歌本使用。解放前后,在京族地区已逐渐消失。
见“商卓特巴”(2093页)。
清代拉卜楞寺高僧。藏族。出生于甘加地方卡加部落,后迁完更地方。16岁入拉卜楞寺闻思院学习各大论。由贡塘·嘉贝样授近圆戒,由舅父卡加·索果申请,获得祈愿法会然降巴和多仁巴学位。曾任本扎仓的却程巴(法纪师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维吾尔语“新城”之意。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总兵。三十一年(1766),改设领队大臣,隶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光绪九年(1883)
见“罨古只”(2360页)。
见“最玛”(2221页)。
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鲜卑大人裕苟领部而得名。东晋太元十二年(387),与密贵、提伦二部于六泉(在襄武县东北,今甘肃陇西东北,一说在高平,今宁夏固原)被西秦苑川王乞伏国仁率3万骑袭击。寻高平鲜卑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又作亦马剌山卫、尼玛拉卫。永乐四年(1406)闰七月,与双城等4卫同时设立。卫治在今黑龙江省巴彦县西集北野马山一带。宣德四年(1429)二月,与兀者等卫遣人来朝,奏言诸卫
畲族称谓之一。又称“菁寮”、“菁寮”。明清时期,居住在福建、浙江等地的畲民,普遍种制蓝靛(青靛),质地优良,被当地汉人称为“菁民”。明代迁入闽东种菁的畲民称“菁客”,进入浙南的畲民,因搭寮垦荒种菁,被
1854—1922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即松巴呼图克图五世。出生于青海祁连县阿柔。从塔秀活佛罗哲曲江嘉措受戒出家,从土观活佛经师学法。同治十二年(1873),任郭隆寺(佑宁寺)第八十一任法台。十三
见“阿哈出”(12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