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四大贝勒

四大贝勒

清天命、天聪年间满洲贵族四大实力集团的首领。即努尔哈赤次子大贝勒代善、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次子二贝勒阿敏、努尔哈赤第五子三贝勒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第八子四贝勒皇太极。天命年间(1616—1626)四人辅佐努尔哈赤分掌后金国家实权,故称“四大贝勒”。天聪初年,代善等三大贝勒与皇太极共理国政,俱南面而坐,同受群臣朝贺。皇太极为加强君权,削弱了三大贝勒实权,于天聪三年(1629),废除“四大贝勒按月分直”政事的旧制,由诸贝勒代之,并设八大臣参政。接着,不断寻机打击三大贝勒势力,排除异己;四年,以“心怀不轨”、“自视如君”等16罪,将二贝勒阿敏首先削爵,夺所属人口、奴隶和财产,囚死狱中;五年,以三贝勒御前露刃,自顾本旗,革大贝勒爵,降为一般贝勒,夺五牛录属员,罚银万两,不久也故去;大贝勒代善多次在群臣面前受到批评,皆唯命是从。至此,四大贝勒共理国政的体制完全解体。六年(1632)皇太极“南面独坐”。

猜你喜欢

  • 纳木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满洲源流考》作讷穆河卫。永乐五年(1407)正月,纳木里河女真首领白百舍等来朝,以其居地置此卫,与甫门河卫、哈鲁门山千户所同时设立,以白百舍等为都指挥、千百户。在今黑龙江省

  • 哲别

    ?—约1224蒙古国大将。又译者别、只别、哲伯、遮别等。别速惕氏。原名只儿豁阿歹。初依附泰亦乌部。宋嘉泰二年(1202),“阔亦田之战”兵败,降铁木真(成吉思汗),以骁勇善射,赐名哲别(意“箭簇”)。

  • 神臂弓

    弓弩名。又名偏架弩。宋代党项羌首领李定所造而献于朝廷。沈括《梦溪笔谈》称其“似弓而施于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札,谓之‘神臂弓’”。《宋史·兵志》载:“以为身,檀为弰,铁为

  • 刺章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又作刺彰簇。居岷州卫叠州地,即今甘肃迭部境。正统二年(1437),镇守洮州都督佥事李达等以刺章等族人常出没杀死民人,奏请调官军镇压。英宗认为宣布恩威即可,“务在事妥民安,毋因而激变”。

  • 夺格西格宝音

    蒙古语,意为“夺福禄”。肃北蒙古族的婚礼旧俗。男方迎新娘的人到女方家要唱迎亲歌,然后用镶有太阳图案的兰色帷帘为前导,引新娘绕蒙古包三周后,始离开娘家。当新娘的马队起程,新娘的父亲高声朗诵祝词,不断呼唤

  • 归绥县志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郑裕孚编纂。民国二十三年(1934)成书。铅印。1函3册。卷首有绥远省全图、归绥县全图、归绥城郊图。全书分14目,即:舆地、建置、民族、经政、学校、神教、党务、产业、职官、选举

  • 扈鲁玛台吉

    见“达瓦”(721页)。

  • 陶新春

    1825—1867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族起义首领。又名陶正春、陶虎。贵州威宁骨董山(今属赫章县境)人。苗族。世代为彝族土目以机的农奴。父早逝,随母改嫁到巴拉寨熊家。有同母兄弟3人,先后被派到威宁和赫章服役

  • 费扬古

    1645—1701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栋鄂氏。内大臣鄂硕之子。年十四,袭三等伯。康熙十三年(1674),随安亲王岳乐率军征讨“三藩”叛乱,转战江西、湖南。师还,因功擢领侍卫内大臣,列议政大臣。二十

  • 崇安

    ?—1733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号友竹道人。康悼亲王椿泰子。封康亲王。雍正时官都统,掌宗人府。九年(731),统兵驻归化,暂管抚远大将军印。卒,谥修。著有《友竹轩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