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如者室韦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亦称大如者部,后也将其与小如者室韦合称为如者室韦或如者部。由隋以前※北室韦分解而来。所在有三说:一说与小如者室韦分布在嫩江上游西岸支流甘河流域;或说在今呼玛河(旧作呼玛尔河)地区,也有说在今黑龙江省呼玛与爱辉县间的黑龙江以北地。今人考证,此部于唐后期西迁至今黑龙江上游石勒喀河流域,称“俞(榆)折”,俞折即“如者”同音异译;辽代活动于皮被河(即石勒喀河)一带的羽厥部,其名称亦为“俞折”的同音异译。参见“室韦”(1748页)。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亦称大如者部,后也将其与小如者室韦合称为如者室韦或如者部。由隋以前※北室韦分解而来。所在有三说:一说与小如者室韦分布在嫩江上游西岸支流甘河流域;或说在今呼玛河(旧作呼玛尔河)地区,也有说在今黑龙江省呼玛与爱辉县间的黑龙江以北地。今人考证,此部于唐后期西迁至今黑龙江上游石勒喀河流域,称“俞(榆)折”,俞折即“如者”同音异译;辽代活动于皮被河(即石勒喀河)一带的羽厥部,其名称亦为“俞折”的同音异译。参见“室韦”(1748页)。
宕昌羌国王。※梁弥颉死,于南齐永明六年(488)即位。齐武帝封其为使持节、督河凉二州诸军事、东羌校尉、宕昌王。曾遣使向齐求军仪、军器、内伎、秘阁图书,未获允。仅赐以《五经集注》、《论语》各一部。北魏文
即“乌孝慎”(334页)。
古国名。又称罗子国、罗子。春秋时楚之属国。熊姓。辖今湖北宜城县西,后迁今枝江一带。楚武王四十二年(前699),楚将※屈瑕伐其国,与※卢戎共败楚师,迫屈瑕自缢荒谷,楚师囚于冶父。楚文王(前690—前67
见“按出虎水”(1623页)。
地名。始见明人陈第《东番记》。大多数学者认为,原指明万历时(1573—1620)陈第随浯屿将军沈有容赴台抗倭时着陆港口一带,在今台南市安平附近,当时这里有高山族聚落“台窝湾”社,故汉文献因称“大员”。
见“耶律璟”(1304页)。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维吾尔语。职司办理头目间的诉讼。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五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1826—1874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农民反清起义首领。又名正学。彝族。云南赵州(今弥渡县)瓦卢村人。原籍蒙化直隶厅南涧(今南涧彝族自治县)小李自摩村人,本姓“字”,因入赘李家而改姓。少时作奴仆。咸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雍正六年(1728),由颇罗鼐保奏,授噶伦。乾隆九年(1744),因办理准噶尔部入藏熬茶(礼佛)有功,赏札萨克头等台吉。十六年(1751),于各要隘处派兵严防准噶尔。次年,
蒙古国及元朝基层军官名。又称牌头。统十夫,故又称十夫长或什长。其制:“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签为兵,十人为一牌,设牌头。”(《元史·兵志一》)参见“千户制”(1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