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玛哈鱼

大玛哈鱼

鱼名。“玛”一作“麻”或“马”。鲑鱼的一种。为冷水性的洄游鱼类,是淡、咸两种水养成的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的名贵鱼。鱼籽更为佳肴,富有营养;精巢可制鱼精蛋白。分布于北太平洋,中国主要产于黑龙江流域。是渔猎为生的赫哲族捕捞的主要鱼种,及其衣食之源。肉可鲜吃、腌制、熏制和晒鱼干,皮能制衣。每年白露前,此鱼从鞑靼海峡结群逆流游入黑龙江,进入各支流的砂砾河床中,掘穴受精、产卵。世代居住黑龙江中下游地区的赫哲人,在白露至霜降约40余天的捕鱼季节,昼夜用网捕捞。有人描述这种捕鱼夜景云:“江上渔灯点点似繁星,滩上篝火熊熊满天红;船上渔歌朗朗震长空,网上鱼鳞片片跃舱中”。漏网的鱼,因习惯于逆水游,常游至江河源头,冻饿而死。据赫哲人云,产在河床中的鱼籽,经过一冬,成长为2—3厘米长的幼鱼,随着春天的冰排,流泄到鞑靼海峡中,经五、六年(一说四年)成长成熟,体重一般有10余市斤(大者近30市斤),再游回黑龙江各支流河床中产籽。民间流传其“生在河里,长在海里,死在江里”。

猜你喜欢

  • 拖克索

    满语,意译,意为“庄”、“庄子”、“屯里”、“屯庄”等。清初汗、贝勒和八旗官员役使阿哈(壮丁、奴仆)耕种的庄园。早在后金初期,辽沈地区已大量存在。天命四年(1619)八月,努尔哈赤曾遣“诸贝勒的包衣八

  • 苏吉碑

    突厥文碑铭。1900年在今蒙古国北部苏吉大坂附近发现。共11行。为回鹘汗国灭亡(840)后不久建立。碑主自称黠戛斯人之子,官号为裴罗·骨咄禄·牙尔干。现有耿世民和李经伟两种汉文译本。

  • 番目

    清代文献对西藏地方僧俗文武官员的统称。 《卫藏通志》有“番目”篇。乾隆五十七年(1792)规定藏内管兵武职官员设代本、如本、甲本、定本及边界营官,按级逐层管束丁兵。噶厦政府文职官员为噶伦、商上仔琫、商

  • 马哈麻特·木明汗

    准噶尔在叶尔羌扶立的傀儡汗。※叶尔羌汗国东部统治者※巴拜汗第三子。1680年,参加准噶尔对叶尔羌的征伐。约1694年,白山派※雅雅和卓被准噶尔杀死后,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和吐鲁番的伯克们拥之为汗;与此

  • 梅式生

    见“晋熙蛮”(1837页)。

  • 扎哈沁部

    准噶尔分支名。清代准噶尔部扎哈沁宰桑玛木特族裔专称。乾隆十九年(1754),玛木特以准噶尔封建主内江,达瓦齐不足事,率属附清。诏授内大臣、扎哈沁总管,仍驻牧阿尔泰。翌年,阿睦尔撒纳作乱,玛木特被杀,孙

  • 威福军司

    西夏监军司名。全称黑山威福监军司。夏景宗李元昊建国时建,为西夏初期十二监军司之一。驻地在宁夏境内河套地区。备御契丹。一说在居延故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

  • 转世

    又作“转生”、“化身”。喇嘛教首领的继承制度。本于佛教灵魂转世、生死轮回之说,上自达赖、班禅,下至呼图克图等,皆能不昧本性,身死后,寄胎转生,复接其前身之职位。始于噶玛噶举派第二代祖师※噶玛拔希(12

  • 田豆渠

    见“建平蛮”(1542页)。

  • 诺比

    彝语音译,意为“不好的黑彝”或“软骨头黑彝”。解放前四川大小凉山奴隶主阶级以血统划分的阶层之一。骨血中掺杂有大量的其他等级或其他民族成分。属此阶层的黑彝无论多富有,亦不能与“诺伯”、“诺低”联姻。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