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契丹语官职

契丹语官职

契丹建国后,官制分北、南,分治契丹本族与汉、渤海等族。其官称,除大量袭用汉官外,亦保留了部分契丹本语的官称。总汇见下表。详况分见诸条。

契丹语名称相当汉职 (或职司)出 处
于越建国前,掌部落联盟军政实权,仅次可汗。建国后,
实权被削,成最高荣誉衔,“坐而论议,以象公师。”
辽史·太祖纪》、《百
官志》
林牙翰林学士辽史·百官志》、《嘉
祐杂志》
夷离堇(夷离巾、移里
堇)
军事首领
犹 “刺史”
辽史·国语解》
契丹国志
夷离毕 (移离毕)“参闻国政”
“执政官”
参知政事
“视刑部”、 “掌刑狱”
前后有异、 前为 “参知政事”、 后掌刑政
宋授 《行程录》
梦溪笔谈
契丹国志
辽史·百官志》
辽史·国语解》
惕隐 (梯里巳)宗正、 掌皇族政教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详稳(相温、详温、襄
昆、 桑昆、 想昆)
将军。 其官职高低随机构有所不同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令稳阿保机开国,除迭剌、乙室两部,更“诸部夷离堇
为令稳。”统和十四年 (996), 更名 “节度使”
辽史·圣宗纪》、《营
卫志》
挞马扈从官, 执侍卫辽史·景宗纪》、《国
语解》
舍利 (沙里)郎君、 员外郎辽史·国语解》
常衮 (敞稳)皇族帐官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敌烈麻都掌礼官辽史·国语解》
阿札割只(阿札豁只)执掌不详, 一说为决狱官辽史·百官志》
楚古掌北面讯囚辽史·国语解》
梅里贵戚官, 执掌不详, 常委以使者辽史·国语解》
新五代史·唐本纪》
秃里 (吐里)执掌不详, 为奚六部之官辽史·萧拔剌传》
乌鲁古 (乌鲁骨)群牧官辽史·国语解》、《金
史·百官志》
扫稳脱朵群牧官金史·百官志》
拽剌 (曳剌、 移剌)军官。 分执巡警、 禁卫、 掌旗鼓之务《武溪集 · 契丹官
仪》、 《辽史·百官
志》、 《国语解》
统军官辽史·国语解》
选底掌狱官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世烛侍中辽史·太宗纪》、《国
语解》

猜你喜欢

  • 额速克

    即“马湩”(159页)。

  • 延陵王

    左江流域壮族农民起义军首领吴凌云的称号。参见“吴凌云”(1075页)、“延陵国农民革命”(820页)。

  • 壮大

    亦作状达、专达等。满语音译,汉译“什长”,即十户或10人之长。清初满洲等族居民住户中和军事组织中基层单位的管辖人。(1)满族村屯居民中,每以10户立一长;遇出猎,亦以10人立一长。于游牧部落蒙古中,制

  • 六谷蕃部

    宋代凉州(今甘肃武威)地区吐蕃部落概称。又作六谷部、六谷部落。以居凉州城外六条大山谷而得名。分左右厢,自立首领,据地而治。地产良马。因抵御党项人李继迁西向,与宋有共同利害,保持友好关系,进行茶马互市,

  • 乙弗浑

    见“乙浑”(3页)。

  • 邛部宣抚司

    见“邛部长官司”(427页)。

  • 复州

    地名。位于今辽宁省大连市西北部复县西北复州城。清雍正十一年(1733)置。辖域南北160里,东西250里,东抵凤城,西临渤海,南界宁海,北接盖平,约相当今辽宁复县地。周、秦为朝鲜地。汉属玄菟。魏属平州

  • 阿勒马伊

    史学家。全名阿布勒·法图赫·阿布都·卡费尔·本·侯赛因·阿勒马伊。11世纪时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人。谙熟喀什噶尔史,著有《喀什噶尔史》和《晒赫词典》,两书均已失传。《喀什噶尔史》若干片断,保存于贾玛

  • 哈什木

    清代新疆吐鲁番封建主。一译哈色木。蒙古族。吐鲁番人。博尔济吉特氏。察合台后裔吐鲁番苏勒坦阿布勒阿哈默特汗子(一作伊斯恳德尔子)。初隶准噶尔部。康熙五十九年(1720),闻清军进击乌鲁木齐,偕兄莽苏尔率

  • 塔察儿

    ①(?—1238)蒙古国将领。又译塔察、搭察儿、答答儿。一名倴盏。许兀慎氏。成吉思汗“四杰”之一※博尔忽从孙(一作子)。骁勇善战,充宿卫,侍成吉思汗。拖雷监国时期(1227—1229),受命与耶律楚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