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帕察沙布伯克”(1400页)。
水名。《辽史》已见其名。古称大辽水,亦曰句骊河,清代有称其中游曰巨流河(一作枸柳河)。有二源,东源“出靺鞨西南山”,即今长白山西麓之萨哈亮山,今称东辽河(旧曰赫尔苏河、外辽河);西源又有南北二源,北源
帝王仪仗之一。通常为12对,于帝王出行时,分左右列于仪仗队中,引导前行。清朝为笼络蒙藏高僧,如达赖、班禅、呼图克图等,迎送之时,例由雍和宫喇嘛备办绣龙黄盖、黄轿及黄龙坐褥供其乘坐,并用提炉为仪仗,作先
见“法因河卫”(1505页)。
见“赤狄”(1011页)。
元代河流名。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之一支。发源于哈剌和林山。“哈剌”意为“黑”,“和林”一说意为“岩团”,一说意为“营帐”,即“黑岩团”或“黑营帐”。《元史·地理志》称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所建都城哈剌和
?—1252察合台汗国第三代汗。又译也速忙可。蒙古孛儿只斤氏。※察合台之子。太宗后乃马真氏称制元年(1242)察合台死后,由孙合剌旭烈兀监国。五年太宗子贵由即蒙古国大汗位后,以舍子传孙为非,废黜合剌旭
对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之乌桓人的统称。《资治通鉴》:“三郡乌桓,辽西蹋顿、辽东苏仆延、右北平乌延也。”汉末,乘军阀割据之机,乌桓掘起,各自称王。献帝初平(190—193)中,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死,从
元朝将领。又作八儋。畏兀儿人。真定路宣差都达鲁花赤※小云石脱忽怜之子。初事忽必烈于潜邸,为博儿赤(司膳)。以真定路断事官鹰房万户,从征大理有功,受赏赐。中统(1260—1264)初,从征叛王阿里不哥,
?—1757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蒙和岱曾孙,恩克次子。绰罗斯氏。乾隆十八年(1753),随同族台吉“三车凌”内附。翌年,受命进京朝觐。将归,闻兄蒙克特穆尔脱逃,自惭忿。请从军征达瓦齐,为清廷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