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阿棱巴
蒙古地区佛教大寺院授予的医学学位。一般是僧徒经10年学经,兼攻医学,期满,授“阿棱经霸”学位时,择其研习医学最优异者,授此医学学位。可以成为医经、药典及一切诊疗理论的研究者。
蒙古地区佛教大寺院授予的医学学位。一般是僧徒经10年学经,兼攻医学,期满,授“阿棱经霸”学位时,择其研习医学最优异者,授此医学学位。可以成为医经、药典及一切诊疗理论的研究者。
见“板楯蛮”(1294页),“賨”(2294页)。
见“阿史那土门”(1231页)。
①金代女真语,“无赖”之意。金代女真人多有以此命名者,如※完颜宗雄、完颜玠均本名谋良虎。 ②见“乌林答晖”(341页)。
即“大诚庆”(84页)。
党项羌葬俗名。宋代麟(今陕西神木县)、府(今陕西府谷县)二州党项族中,男女私奔情死于野,双方亲属寻觅其尸体,用绸缎包身,外裹以毡,束以皮条,椎牛设祭。然后择峻岭,架木高丈余,称为女棚,置尸于上,以谓升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甘肃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在今甘肃山丹县。唐为删丹县,宋初为西夏所有。元初为阿只吉大王分地。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升为山丹州,直隶行省。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山丹卫。清雍
1490—1533※叶尔羌汗国(1514—1680)创建者。又译赛德,《明实录》作写亦,王琼《晋溪本兵敷奏》作撒因。※东察合台汗国※阿黑麻汗第三子。1501—02年随父支援伯父※马合木汗抗击月即别※昔
古代乐名。以源于伊州(在今新疆哈密一带),故名。该乐的主体为伊州大曲,是以伊州流行的小曲为歌谱,在其前后加引子和尾声,以慢延其声调的大型乐曲。南北朝时流行于内地。至晚唐便成为一种配合歌舞伎的完整乐调。
珞巴族部落名。门巴人又称之为“珞嘎”,意为“白珞巴”,藏族称之为“卡珞”。多由※米古巴部落分衍而成,部分人还带有门巴族、藏族血统。分布在西藏墨脱县加热萨和旁辛两区,信喇嘛教,穿藏装,讲藏语康方言,生活
明代蒙古科尔沁部贵族首领,奎蒙克塔斯哈喇曾孙。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与叶赫部贝勒布斋及乌拉、辉发、锡伯等九部联合出兵3万,进攻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古勒山兵败。三十六年(1608),复应乌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