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宁玛派

宁玛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藏语“宁玛”意为“旧”或“古”,意即“旧派”,指其传入西藏最早、历史最久,并一直保持古老的宗派传承。因其僧人衣帽尚红,又俗称“红教”。该派主要教法是密教,从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在位)始,请印僧入藏译讲旧密咒经典及其思想内容,并于779年建西藏第一座主要传播旧密咒的桑耶寺。其教法分为九乘:即共三乘、内三乘及外三乘。其间之“共三乘”为显密二教所共奉,“外三乘”为密宗诸派所共行,而“内三乘”则为宁玛派所独有。其中外三乘中所倡导之大圆满法(即口诀大圆满),为该派之最高密法(属无上瑜伽密),是该派最有代表性的教法,其中之所谓“心要”即藏文所载之“宁提”尤具特色。作为中心修习方法的双身修法即包括在大圆满法中的教授部,这是此派最重视的见修之法,学此法旨在令其门徒觉悟生死涅槃,圆满无缺(即实现“大圆满”)。其在教典上之“伏藏之法”(即掘埋伏于地下之佛经)为该派所着力传导。所学虽兼显密,但以新旧密咒为主,其间之八部密法(怛特罗)为该派所独有。该派所学教典及仪规,在方法和思想上吸取本教一些内容为其所用,并由此影响以后的其它教派,这也是该派至今尤存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派主要寺院是多吉查寺、敏珠林寺、佐钦寺、噶陀寺、西钦寺等等,其寺内组织与其它教派相似。该派之主要创派及传播人物是莲花生、“三素尔”及隆钦然绛巴等等。今日宁玛派主要分布于甘青川藏区,西藏虽不多,但是中心。目前国际上影响较大,所谓“藏密热”即因学该派之大圆满法及瑜伽功而方兴未艾。

猜你喜欢

  • 鬼主

    唐、宋史籍对分布于今滇东、黔西、川南的西爨白蛮、东爨乌蛮等首领之称号。各有部落,为政治、军事、宗教三位一体的首领,或称“鬼首”。可能源于信仰鬼教而命名。因辖区和势力大小不同,有鬼主、大鬼主、都鬼主之分

  • 摆时

    傈僳语音译。傈僳族民歌曲调名。通常由男女青年在山野对唱,内容多反映爱情和生产劳动。歌词格式为七字一句,四句一段。由三句和一个固定的结束短句组成一段。各段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反复时句首和句尾部分基本不变

  • 滕定

    ?—1440明朝将领。蒙古族。燕山左护卫指挥使※瓒住子。初为金吾卫指挥使。永乐八年(1410),因扈从北征北元军,晋都指挥佥事。洪熙元年(1425),复以节次征进功,擢右府都督佥事。宣德四年(1429

  • 湘阴王

    见“耶律延禧”(1309页)。

  • 沮渠麹粥

    ? —397十六国时期卢水胡首领。临松(治今甘肃张掖县南)人。北凉主※沮渠蒙逊伯父。先世为匈奴左沮渠,遂以官为氏。世为部帅,与兄沮渠罗仇俱归附后凉吕光,任三河太守。后凉龙飞二年(397),与兄随军征西

  • 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

    清加强统治青海蒙藏各族条款。雍正二年(1724),青海蒙古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之乱平定后,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奏准施行。内容主要包括7方面:一、令青海蒙古各部落编旗分佐领,分别游牧,毋相统属。各级王公,分别

  • 德勒克

    ?—1794清朝蒙古王公。巴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十一世孙,多罗郡王※璘沁长子。尚和硕和婉公主,封和硕额驸。因体弱,未袭王爵,以公爵在内廷行走,又在清字经馆译办经卷。乾隆二十一年(17

  • 荣全

    ?—1879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关佳氏,一等威勇侯那铭嗣子。咸丰元年(1851)袭爵,授二等侍卫。从征山东,以功迁头等侍卫。十一年(1861),出为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历喀喇沙尔办事大臣、伊犁参赞

  • 左伽

    明代云南蒙化府(治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土官。永乐十三年(1415),袭蒙化州判官。正统五年(1440),上粮捐升府同知,仍掌州事。因从征麓川有功,晋四品衔。又以功擢土知府,旋升从三品、散官亚中大夫,

  • 旗屯

    军屯方式之一。清代八旗官兵于边疆开垦地亩之称。康熙二十五年(1686),以反击罗刹入侵的凯旋官兵,移驻墨尔根(今黑龙江省嫩江市)、黑龙江(今黑龙江省爱辉县南老城)等地。前城令索伦、达斡尔官兵,后城令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