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岭北驿站

岭北驿站

元代蒙古地区之驿站。岭北行省为元明统治集团的“兴王故地”,早在成吉思汗时代,就已有通往内地和西域的驿站,供官吏和使臣往来及运送粮饷之需。至窝阔台汗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正式建立驿站制度,扩大驿站的路线,和林至中原设37站,至察合台、拔都封地亦设站。元世祖定都大都(今北京)后,屡整顿蒙古地区驿道,成为联系腹里(中书省直辖地区)和北疆的动脉,时“北方立站帖里干、木怜、纳怜等一百一十九处”(《元史·地理志》),其中帖里干道有57站,木怜道38站,纳怜道有24站。纳怜道为“专备军情急务”而设,只许悬带金银字牌面,通报军情机密之重要使臣经行。驿站多选择近捷便当,所经道路平稳,便于交通的践线建立,各站之间的站距不一,一般从五六十里至百数十里不等。有的因站距过长,在道半别置官舍,称“腰驿”。后因战争、灾荒、地震等原因,曾因事制宜进行调整。设驿令、丞、提领治理。驿站设有驿舍,为来往使臣按规定提供食宿、驿马,使臣或官员自备的马匹称“长行马”,由驿站按规定供给草料,驿站定额以外备用马匹称“贴马”,由站户在家喂养,以备急用时顶替。备有车辆的驿站,承担运输贡品及急需物资。还备有牛、骆驼等交通工具。

猜你喜欢

  • 皇清开国方略

    即“清开国方略”(2112页)。

  • 赛尚阿

    ?—1875清朝大臣。蒙古正蓝旗人。阿鲁特氏。字鹤汀。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授理藩院笔帖式,后充军机章京,迁郎中。道光十一年(1831),升内阁侍读学士,历任新疆哈密办事大臣、理藩院尚书兼都统

  • 骆越

    先秦两汉时中国南方古族名。亦称雒越、雒民、瓯骆、越骆、路人等。译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一说译自古壮语,有“鸟人”、 “羽人”或“峒人”之意,因图腾崇拜、冠饰或居住特点而得名。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解》

  • 温溪心

    宋代邈川(今青海乐都)吐蕃首领。※温逋奇子。初,与西夏通好,欲借夏人力量报唃厮啰杀父之仇。宋熙宁九年(1076),派人入宋,请求归附,因曾依附夏国,遭拒。元丰六年(1083),唃厮啰政权阿里骨执政,将

  • 侍正府

    元朝官署名。掌内廷近侍之事。文宗至顺二年(1331)置。设侍正14员,秩正2品,同知、佥府,判侍各二员。领※速古儿赤(掌内府尚供衣服者) 400人,奉御24员(尚冠、尚衣、尚鞶、尚沐、尚饰兼尚辇奉御和

  • 阿辖

    吐蕃对吐谷浑的称呼。参见“吐谷浑”(766页)。

  • 洪亮吉

    1746—1809清代文史学家。江苏阳湖(今武进)人。字稚存,一字君直,号北江。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官,参预修撰《高宗实录》,旋督贵州学政。嘉庆四年(1799)以直言朝政获罪,谪戍新疆

  • 森巴侵藏战争

    1841年春,占领了拉达克和克什米尔的道格拉(藏人称之为森巴)王室古朗普·辛格,在英国东印度公司默许下,为霸占盛产优质山羊细绒的阿里地区,以3千多兵力发动侵藏战争,分左中右三路从班公湖、狮泉河谷和象泉

  • 李文彩

    ?—1872清咸丰、同治间壮族起义领袖。又名李七。广西横州狮子塘村人。壮族。出身于破产农民家庭,曾以剃发为生。忠厚刚直,乐于助人。道光三十年(1850),因痛恨豪门盘剥,在平朗聚众竖旗起义,劫富济贫,

  • 怯里马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克埒穆尔齐”。《元史语解》释为“通事”,即译员。蒙古征服各地,与各国、各族交往日增,言谈和相互联系多借助怯里马赤。元代除中书省掾属中置怯里马赤4人外,各部、院、监、寺、司等诸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