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庆陵

庆陵

永庆陵略称。亦为永庆陵、永兴陵、永福陵的总称。辽代最大的帝后陵墓群。位于※庆州西北※庆云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西北深山中),当地蒙族称此地为瓦林茫哈(意“瓦砾滩”)。地处大兴安岭南段。背面奇岩突耸,向南敞开,为一砂谷,黑河(今查干木伦河)源头诸支向东南流出。谷内树木丛生,杂草繁茂,辽代诸帝常喜于此游猎。辽圣宗※耶律隆绪秋畋是山,爱其奇秀,乃曰:“吾万岁后,当葬此。”(《辽史》卷37)于是修陵筑殿,建设行宫。景福元年(1031),圣宗卒,兴宗※耶律宗真遵遗命建永庆陵,立望仙殿、御容殿,并置蕃汉守陵3千户,隶大内都总管司。清宁四年(1058)四月,钦爱皇后※萧耨斤死后附葬于此。大康七年(1081)十月,仁德皇后※萧菩萨哥亦自祖陵迁葬于此。另两陵区,永兴陵:清宁元年(1055)十一月建,葬兴宗,大康二年(1076)六月,仁懿皇后※萧挞里卒后附葬;永福陵:乾统元年(1101)六月建,葬辽道宗※耶律弘基,宣懿皇后※萧观音于同时迁葬。3陵呈东、中、西排列,为山涧所分隔。与3陵相对,各山麓均有遥拜所,似作门形。天庆九年(1119)夏,女真军攻陷上京路,烧陵盗宝,陵遭严重破坏。现该地荒芜,无人居住,需有向导方可至。1913年,林西县长勘查垦地,发现该陵。陵上建筑荡然无存,残砖断瓦,四处可见。陵室作穹庐形,似毡帐,具北方民族特色。东陵内有高达6米、绘有70余位大人物和四季山水巨幅彩色壁画,人物以契丹文字署款,使人们第一次了解到契丹※髡发习俗与辽代皇帝“四时※捺钵”的景况,价值很高。尤其是陵内出土的大型契丹文字帝后哀册,为近代考古学上巨大发现,至是使人们方以知晓契丹文字的真貌,轰动了中外学术界,成为我国出土文物典藏的精品。

猜你喜欢

  • 牙剌洼赤

    见“牙老瓦赤”(286页)。

  • 向光普

    宋代古州领主。古州(今贵州榕江)人。西南溪洞少数民族大姓豪富,史称“古州向氏”。至道二年(996),宋赐以古州刺史印。大中祥符元年(1008)三月,加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天禧四年(1020),

  • 大舍利乞乞仲象

    即“乞乞仲象”(123页)。

  • 吾者

    即“兀者”(107页)。

  • 奚烈直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名,属孝文皇太弟※耶律隆庆※敦睦宫。又,辽景宗※彰愍宫下有一瓦里名“奚烈”,故疑“直”于词语为词缀成分。

  • 耶律化哥

    辽代将领。名又作化葛。字弘隐。契丹族。楚国王※耶律岩木后人。善骑射。景宗乾亨初,为北院林牙。圣宗统和四年(986),率兵南伐,获宋谍,知宋从海路来袭,遂据平州(今河北卢龙)要地,败宋军,以功拜上京留守

  • 嘉庆帝

    即“颙琰”(2508页)。

  • 田甘霖

    ?—1675清代湖北容美司土官。字特云,号铁峰。容美(今湖北鹤峰县)宣慰使※田玄第三子。土家族。兄※田既霖卒,无子,袭容美等处军民宣慰使职。重视教育,创立学宫。吴三桂叛,占其辖地,曾受命。著有《合浦集

  • 斛斯氏

    高车姓氏。本漠北高车一部落。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述:“斛斯氏其先居广漠,代袭莫弗大人,号斛斯部”。归北魏后以部名为氏。原作斛粟氏,后改斛斯氏。初居于代北(今山西恒山及河北小五台山以北地区)

  • 田谷佐

    明代湖广木册土官。土家族。父祖世为安抚使。洪武(1368—1398)初,明军平蜀,民溃散,治所废。永乐四年(1406),招集属民300余户,请袭职,获准,任木册长官司(今湖北宣恩县西南)长官。九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