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库莫奚

库莫奚

东北古族名。北魏登国三年(388)始见其名,隋省“库莫”,单称“”。源出东胡,为鲜卑宇文部后裔(一说源于匈奴)。东晋时,宇文部为慕容皝所破,遗民逃匿“松漠之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流域),时与契丹未分。北魏登国年间(386—396),受拓跋氏袭击,逃奔,与契丹“分背”,居西偏北,约分布于今老哈河流域至西拉木伦河北一带;契丹居东偏南,在今西拉木伦河下游以南至辽宁阜新市一带。唐末,因受契丹压迫,逐渐西南移,达燕山以北。辽时其中心地(奚王牙帐),在今内蒙古宁城县。下分5部,隋以前史书(包括唐、宋之《通典》、《册府元龟》)作辱纥主、莫贺弗、契个、木昆和室得5部;后称阿会(一作阿荟或伯德)、啜米(或作处和、楚里)、奥失(一作奥里或奥质)、度稽(或作奴皆、遥里)、元俟折(或作黑乞支、梅只)。唐末,部分奚民不堪契丹苛政,在首领去诸率领下,西徙妫州(治今河北怀来县)北山内附,别称西奚,遂有东奚、西奚之分。阿保机五年(911),皆被契丹人征服,后有“五部奚”(即遥里、伯德、奥里、梅只、楚里),“六部奚”(上述5部外,增阿保机以奚反叛流散者所置堕瑰一部)之称。六部奚所指后又有变化,辽圣宗时将梅只、堕瑰二部合入奥里部,另以奚王府“二克”官兵及家属,置南剋部和北剋部,复合为六部,各有“侯斤”一人主之。唐初,已形成稳固的部落联盟,以阿会部为盟主。经常向中原朝廷纳贡,也入塞交易,但叛服不常。贞观二十二年(648),其首领可度者率部归唐,太宗在其地置饶乐都督府(治今内蒙古宁城县境),以可度者为都督,封楼烦公,赐姓李。又以5部为5州,各以其首领为刺史,隶饶乐府,府由营州辖领。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封其大首领李大酺为饶乐郡王,以宗室女固安公主妻之。大酺死,弟鲁苏袭职,唐又以东光公主嫁之,封奉城郡王。传至延宠,唐又拜为饶乐都督、怀信王,以宜芳公主妻之。时与契丹被称为“两蕃”。唐中叶前,奚盛于契丹。后契丹日强,受契丹役属,常为之守界。及被阿保机兼并后,复于其聚居地置奚王府以领之,另将战争中俘获的奚民置迭刺迭达、乙室奥隗、楮特奥隗等部,归南府统领,分而治之。以射猎、游牧为生,已有农业,“稼多穄”,西奚更“颇知耕种”;手工业以造车著于时。俗同突厥,居无定处,住毡庐,环车为营。断木为臼,瓦鼎为粥,杂寒水而食。辽圣宗统和二十四年(1006,一作二十年),奚王府献其地于辽建中京,此后不少奚人逐渐融于契丹。至金代,史已少见此族名。

猜你喜欢

  • 巡抚辽东都察院

    见“钦差巡抚辽东地方都察院都御史”(1672页)。

  • 萨迦本钦

    元代管理乌思藏军民万户之官职名。藏语“本钦”,意为“长官”、“大官人”。藏历第一饶琼水牛年(宋熙宁六年,1073),款氏家族在萨迦地方(今西藏萨迦县)建寺,创立藏传佛教萨迦教派。元世祖中统元年(126

  • 察尼

    1640—1688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孙,豫亲王多铎第四子。顺治十三年(1656)初,封多罗贝勒。康熙七年(1668),掌宗人府左宗正事,参与议政。九年,任玉牒馆副总裁。十二年

  • 可黎可足

    唐代吐蕃赞普。即赤祖德赞,又名日巴坚。参见“赤祖德赞”(1014页)。

  • 彭鼎

    1634—1686明末清初湖广保靖宣慰司土官。土家族。保靖(治今湖南保靖县)宣慰使彭朝柱长子。青少年时即袭保靖宣慰使及防剿湖北路苗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康熙十九年(1680),当地遭战乱饥荒,人民饿

  • 绛卓万户

    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又作香、香卓万户。世祖至元二年(1265),国师(后升号帝师)八思巴与其弟白兰王恰那多吉返萨迦(今西藏萨迦县),总制院派遣官员阿衮、弥林前往协助在乌思藏设置郡县。约五年(126

  • 多隆阿

    1818—1864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呼尔拉特氏。字礼堂。世居齐齐哈尔城。咸丰三年(1853),随胜保镇压太平军,解怀庆围。后以参领随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于冯官屯败北伐太平军,擢佐领。五年(18

  • 乌古邻

    ①见“耶律何鲁扫古”(1329页)。②见“萧陶隗”(1998页)。

  • 旄牛羌

    ※西羌的一支。又称越巂羌。以盛产牦牛而得名,毛可为毦,是贵重物品。原居河湟间。秦献公初立(前384),欲复穆公之迹,兵临渭首(甘肃渭源),诸羌畏秦之威,相率外迁,徙居越巂水下游。武帝元鼎六年(前111

  • 纥突邻部

    鲜卑部落名。亦作纥豆陵氏,或误作纯突邻部。原称没鹿回部,窦姓。游牧于意辛山(在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一带,首领称“大人”、“长帅”。与纥奚部世同部落。北魏始祖拓跋力微初立时(220),因败于西部,曾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