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德穆楚克栋鲁普

德穆楚克栋鲁普

1902—1966

近代蒙古王公。字希贤。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人。蒙古族。1908年袭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1912年晋和硕杜棱亲王,简称德王。1921年为旗札萨克,执掌旗政。1924年任锡林郭勒盟副盟长。曾到天津拜见清末代皇帝溥仪。先后投靠北洋军阀、蒋介石及日美帝国主义。1925年参加段祺瑞召开的善后会议,任临时参政院参政。在旗内创办学校和卫生机构,兴办小型工厂,提倡不懂经文的喇嘛还俗。建立蒙古武装。1929年任察哈尔省政府委员。“九一八”事变后,在北平会见张学良,请求拨给武器,装备蒙古武装。1932年先后在武汉、南京与蒋介石面谈内蒙古问题,并获一些枪枝弹药。1933年成立“蒙古干部学生队”。极力进行民族分裂活动,说服锡林郭勒盟盟长索特纳木拉布坦赞同内蒙古自治,联合乌、伊两盟发动内蒙古自治运动,在百灵庙召开内蒙古自治会议,提出“高度自治”主张。1934年4月任蒙古自治政务委员会秘书长。1935年接受日本枪械和物资,赴伪“满洲国”参观访问。1936年2月,在日本人操纵下成立伪“蒙古军总司令部”。4月改“蒙古军总司令部”为“蒙古军政府”,任总裁。1937年10月复改蒙古军政府为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任副主席兼政务院长。1937年11月“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与“察南自治政府”和“晋北自治政府”组成的“蒙疆联合委员会”,任主席。1941年改称“蒙疆联合自治邦”,1934年又改称“蒙古自治邦”,任主席。日本投降后,曾任蒙旗先遣军司令、蒙古自治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蒙古自治政府主席。绥远解放后西窜,旋出走蒙古人民共和国。1950年引渡回国收监。1963年获赦后在内蒙古政协文史馆工作。

猜你喜欢

  • 载瓦语

    我国云南省自称载瓦的景颇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陇川、瑞丽、盈江、梁河等县,少数散居在怒江、保山、临沧、思茅等地。使用人口7万左右。在国

  • 六镇起义

    北魏末年※六镇等各族人民大起义的简称。北魏初期在京都平城北,阴山一带建立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等军事重镇,屯兵驻守,居有鲜卑、汉、匈奴、敕勒、吐谷浑、杂胡、江淮之蛮等。正光四年(523)冬

  • 房脊神

    门巴族民间崇拜物。新盖住房的屋檐悬挂男性生殖器模型之习俗,相传源于人间第一幢房子的产生。其出现曾一度引起住在山洞里和树上的人类不和睦。天上神仙旺秋钦布听到此事后,派遣无身子而只有生殖器的儿子来到人间第

  • 和亲

    中国历代王朝统治阶级与周边少数民族,或各少数民族政权首领间为平衡彼此政治关系而缔结的联姻。“和亲”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原是和睦相亲之意,并不一定与联姻有关。后因汉朝遭匈奴冒顿单于侵凌

  • 劝人恤出痘碑

    碑铭。清代驻藏官员关于善待出痘患者及改良其死后丧葬习俗的刻石。乾隆五十九年(1794)钦差驻藏大臣和琳撰文。碑文为汉、藏两种文字对照,立于拉萨大昭寺前。汉文全文载《卫藏通志》。内劝人勿将出痘疹者逐于旷

  • 三坊一照壁

    白族民居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由“三坊”房屋及一座照壁围成封闭型院落。每坊屋皆为三开间两层,其位置及使用有主房、厢房之别。开间进深在大理一带几乎相等,在剑川一带厢房稍小。三坊的底层为居室,楼层储存杂物。

  • 塔坦达

    满语与鄂伦春语音译。满语“塔坦”意为“窝铺”或“外出的住处”,“达”是“头目”或“长”的意思。鄂伦春语意为“一个火堆的首领”,两者皆指“家族长”或“狩猎长”、“小组长”。鄂伦春族※“乌力楞”为家族公社

  • 南诏圣明文武皇帝

    见“隆舜”(2136页)。

  • 阿哈玛特和卓

    见“玛哈图木·阿杂木”(955页)。

  • 萧意辛

    ?—1123契丹族。耶律奴妻。国舅驸马都尉※萧陶苏斡女。年20出嫁,事亲睦族,以孝闻。崇尚礼法,自持:“修己以洁,奉长以敬,事夫以柔,抚下以宽。”(《辽史》卷107)因其夫与权臣耶律乙辛不合,被诬夺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