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忽都答儿

忽都答儿

元朝大臣。又译忽都带儿、忽都察儿等。蒙古人。世祖至元三年(1266),任中书左丞相。四年,降平章政事。七年,复为左丞相。十二年,请上皇帝、皇后尊号,未获允。二十一年,赐其怯薛江南户钞武冈路新宁县5千户,计钞200锭。仁宗延祐三年(1316),追封寿国公。

猜你喜欢

  • 委鲁母

    西域古地名。见明《边政考》、《西域土地人物略》、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秦边纪略》等。清《康熙皇舆全图》作乌鲁母齐。《乌鲁木齐杂记》云:乌鲁木齐旧地在今城北40—50里,近孤木地屯处。即今新疆乌鲁

  • 玉典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额兀迭臣”。《元朝秘史》释为“把门的”、“管门的”,意为“守门者”,汉译“户郎”。《元史·舆服志》:“户郎,国语曰玉典赤。”早在蒙古建国前,铁木真(成吉思汗)于宋嘉泰四年(12

  • 林西县

    县名。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西北。原为昭乌达盟巴林左、右2翼旗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因土地放垦,外来垦户日多,析置此县,属直隶赤峰州。民国时属热河道,现属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

  • 纳钵

    见“捺钵”(2037页)。

  • 皋林温禺犊王

    ?—85匈奴王。名佚。东汉明帝(公元57—75年在位)至章帝(公元75—88年在位)年间,率部驻牧于涿邪山(今蒙古国阿尔泰山脉东南部一带)地区。隶属北匈奴,屡与汉、南匈奴攻战。永平十六年(公元73),

  • 阿史德奉职

    东突厥反唐首领之一。又作奉职。原为单于大都护府辖内突厥首领。调露元年(679)十月,联合※阿史德温傅率单于大都护府辖内突厥部众反唐,拥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24州突厥部众皆应之,众至数十万,击败来讨之

  • 卡其玛

    赫哲族传统手套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意为“狍皮手套”。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用两块狍皮缝成。手背上面的皮子抽褶,姆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手腕上部另以薄兽皮或鱼皮做成约半尺长的筒,并缝有带子。戴

  • 普日米

    普米语音译。或作“培米”。云南宁蒗地区※普米族的自称,意为“白人”。参见“普米族”(2291页)。

  • 比力麻亥

    撒拉语音译,汉语称“油搅团”。撒拉族传统食品。流行于青海循化、甘肃大河家等地。制法:锅中放少许水,烧开后撒面入锅,同时将食油倒入,用筷子搅动,待面和油熟透,闻到香味后,盛入碗中,即成。用以款待贵宾和孕

  • 察必

    ?—1281元世祖※忽必烈皇后。弘吉剌氏。国舅那颜按陈之女。宪宗八年(1258),忽必烈与蒙哥汗分道攻宋,留居爪忽都。次年,蒙哥死于军中。闻阿里不哥借监国和林之机,进兵开平之忽必烈府地,图谋汗位,遂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