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折掘部

折掘部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陇右鲜卑之一支。亦作叠掘。初为部落名,后以为氏。原居于漠南、河套一带,其中一部分早迁入河西湟中廉川(今青海民和县西北)一带。据《晋书·郭黁传》载,鲜卑折掘曾送马于前凉西平太守赵凝处。东晋太元二十年(395),被秃发乌孤击破,使乌孤得以建廉州堡都之。自此,折掘部归附南凉,其上层有在南凉政权中任职者,秃发傉檀王后亦为折掘氏。义熙六年(410),北凉沮渠蒙逊进围姑臧(今甘肃武威),与麦田、车盖等鲜卑诸部皆归附。南凉右卫将军折掘奇镇反于石驴山(在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境),逼使傉檀从姑臧迁还乐都(今青海乐都县)。隆安三年(399),叠掘河内率户5千,自北魏西界河套一带归附西秦乞伏乾归,被授为都统,娶宗女为妻,成为陇西鲜卑之一支。参见“河西鲜卑”(1508页)、“陇西鲜卑”(1255页)。

猜你喜欢

  • 八不罕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皇后。又译八八罕。蒙古弘吉剌氏。按陈孙威靖王斡留察儿之女。初为晋王也孙铁木儿王妃。泰定元年(1324),册为皇后。致和元年(1328),泰定帝卒,与权臣倒剌沙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

  • 雅满泰

    ?—1812清朝大臣。蒙古正黄旗人。绥远将军舒明子。乾隆九年(1744),由闲散袭世官佐领。四十八年(1783),授伊犁领队大臣,二月调库车办事大臣。五十一年(1786),调西藏办事。五十三年(178

  • 保亭

    地名、县名。黎族主要聚居区之一。据说清光绪十三年(1887)前后,广西提督冯宫保(冯子材)领兵至此,在该地建一亭;一说并无建亭事,但曾停驻于此,因名。原属陵水县一辖地。民国二十一年(1932)后,国民

  • 人质制度

    又称“坐质”或“坐班”制度。明、清、民国时期四川凉山彝族等地区实行的一种反动统治制度。明、清、民国时期,当地统治者命令彝族(主要是黑彝)各家支头人或亲属到府、州、县城去坐牢当人质,三个月、半年或一年轮

  • 努尔哈齐

    见“努尔哈赤”(1262页)。

  • 查克丹

    ?—1746清朝大臣。蒙古内喀尔喀巴约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尔曾孙。自官学生袭三等甲喇章京,授头等侍卫。累迁正黄旗护军统领、镶蓝旗蒙古都统。雍正三年(1725),署甘肃将军。四年,还京,授正黄旗

  • 索尼

    ①藏语音译,意为“管家”。解放前四川甘孜藏族地区为土司办事的人。每村两人。由差巴(支差者)公推、土司认定。专门负责管理土司所有的差房,向差巴催缴实物贡赋,为土司出巡准备帐篷、炊具等。无报酬,不享有任何

  • 马市图

    明代马市贸易图卷。作者不详。绘制于万历(1573—1620)年间。隆庆五年(1571),东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达成封王、通贡、互市协议,先后在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宁夏、甘肃等地开设

  • 像檐桁

    邓至国末代王。又作檐桁。白水羌人。※像舒治十一世孙。西魏恭帝元年(554),失国奔魏,太师宇文泰遣章武公宇文导率兵送复之。自后无闻。

  • 建极

    唐代南诏国第十一代王世隆(酋龙)年号。860—?年,后改元“法尧”,终止年代及改元时间均不详,有文献可查者有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