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拉基语

拉基语

我国云南少数彝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央语支,分布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南部金厂镇及与之毗连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地区的曼优、曼蓬、曼邦等地。操拉基语的人口约有八九千人(国内使用拉基语的仅二三百人)。拉基人有红、白、黑、花等几个支系,这大概跟他们过去服装的颜色和其他特点有关。不同支系之间,其语言有一定差异。其中黑拉基和花拉基的话比较接近,可以互相通话,和白拉基之间的话差别较大。拉基人大都与汉、壮、苗、傣等民族交错杂居,连他们所在村寨和曼美、曼邦等都是壮语和傣语的地名,所以拉基人多兼通汉语西南官话、壮语、苗语或傣语。金厂镇的花拉基语有25个声母和64个韵母。在7个元音中,仅a有长短的对立;除了带—i、—u、—m、—n、—收尾的韵母外,还有一套鼻化元音韵母;在民族的语词中,促声韵尾均已消失,拉基语中偶然出现的一些促声韵,一般都是从壮语、傣语吸收的借词。另外,由于吸收汉语借词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声母和韵母;有6个舒调和3个促声调。拉基语中除常见的单音词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外,还有不少带a、la、ma、等前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些前缀没有具体意义,仅作构词成份。拉基语的词类没有表示性、数、格、体、式、态等范畴的标志和词形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主要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在动词谓语的后面;表示数量的定语在主语、宾语的前面,其他定语多在主语、宾语的后面;时间状语多在谓语或整个句子的前面,其他状语在谓语前面或后面的都有,其中汉语借词多在前面,民族词多在后面,否定副词“不”只能放在谓语及其宾语的后面,表示制止或祈求对方不做某事时,在谓语前用a35ku33作状语,但在谓语后面还要用否定副词lio11。拉基语和仡佬、普标、布央等语言的关系比较密切,它们都有一套大致相同的本民族基数词;这些语言的同源词约在30%至40%之间(这是以200个最基本的词为基数统计的)。上述语言跟壮侗语族诸语言也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之间的同源词一般在25%上下。壮侗语族另外3个语支各语言的同源词都在45%至65%之间。调类一致,语音对应比较整齐。而和仡央语支之间调类不统一(仡央语群内部声调的对应也不整齐)。

猜你喜欢

  • 巴卧·祖拉陈哇

    1504—1566明代藏族学者。拉萨西部聂塘人。属尼雅氏族。5岁被比丘恰隆巴认定为康区乃囊寺巴卧系活佛二世。后迎往西藏洛扎卓波寺主持,从上师多丹根顿嘉措读藏语文。9岁随噶玛噶举派红帽系四世却吉查巴受沙

  • 太皇山

    见“从太山”(321页)。

  •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

    清代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设置的官职。根据维吾尔族原有伯克制改定。总计有30余职,分别职司维吾尔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各项事务,是清朝统治阶级压迫和剥削维吾尔族人民的御用工具。其任免权主要由新疆

  • 杨木答户

    见“杨木答兀”(979页)。

  • 香炉山

    山名。位于贵州凯里西。因形似香炉而得名。地处苗、侗等族聚居地内。山陡绝,壁立千仞,延袤30余里。众山环列,须盘桓三四重悬崖峭壁而上,至顶约70余丈。顶上较平坦可容数万人。一流溪可沃畴千亩,溪入重安江。

  • 云南回民起义

    清咸同年间云南回族人民反清起义。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云南回民歧视、压迫日甚,滇西他郎(今墨西)南安(今双柏)屡次发生汉族恶霸强夺回民厂矿事件。道光二十三年(1843)、二十五年在永昌(保山),咸丰四年

  • 光显寺大捷

    见“额尔德尼昭之战”(2537页)。

  • 石达开

    1831—1863太平天国著名将领。广西贵县那良村人。壮族(一说祖籍广东客家人)。早年丧父,因家境尚较丰裕,故能自动攻读诗书,颇通文辞,曾赴省应试,举孝廉。平日喜言兵,精通兵法。道光(1821—185

  • 朱申

    ?—1817清代云南宗哈(元阳县境)地区反封建领主起义首领。哈尼族。新兴地主。嘉庆二十二年(1817),与族人高罗衣、高借沙率众起义,反对土司领主和清政府,拥高罗衣为“窝泥王”,高借沙为大都督,与马哈

  • 满汉名臣传

    书名。撰者不详。80卷。作者从国史馆所纂大臣列传原稿本中抄录清初至乾隆末年满汉著名的大臣传记而成。其中满洲名臣传48卷,正传639人,附传138人;汉名臣传32卷,正传279人,附传28人。对研究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