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掏心式宰牲

掏心式宰牲

古代蒙古族屠宰牲畜和野兽的方式。亦称破腹取脏。其起源与蒙古族的宗教信仰及长期生活实践有关。佛教传入之前蒙古族普遍信奉萨满教,他们把动物的头、气管和心肺合称为※只勒都,是动物的灵魂所在,代表整体,不能分离,也不能轻易送人,用于※主格黎的祭祀大典和殉葬等,故屠宰野兽和牲畜时禁止断喉杀牲法,以免将动物的只勒都割断。据成吉思汗的《大札撒》云:“吃野兽时,应先缚住兽的四肢,然后开腹,以手握住兽心,然后吃兽肉。像伊斯兰教徒那样屠杀者,应将他也杀掉”。元世祖忽必烈又重申了这些规定。其具体方法是先在牲畜或兽的胸口下部划开一两寸长的口子,然后伸手入胸腔内挑断其动脉,直至动物死亡,再剥皮取肉,据说此法可使牲畜的血液都集中在胸腔内,故肉和皮都很干净。这是蒙古族牧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独特方式。牧民10岁左右就学习宰羊,成年后就十分娴熟,宰一只羊只需10多分钟。大量屠宰牲畜是在秋冬之交,膘满肉肥之时,除了出售之外,还要留足冬春用的肉食,或做成腊肉,或放在羊肚内保鲜。其他季节里不轻易杀牲。

猜你喜欢

  • 蒲速碗郡牧所

    见“诸抹”(1951页)。

  • 十善法

    旧时西藏地方法律之一。亦称“佛门十善”。源于吐蕃时期,后逐渐成为西藏社会一般道德规范和某些法典之蓝本。其内容:不杀生造罪;不偷盗财物;不与他人邪淫;不谎言妄语;不挑拨离间;不恶言咒骂;不散布流言;不仇

  • 铎矟

    唐代南诏武器名。据史载:其状如刀戟残刃,或曰如朽铁。积年埋在高土中,有孔穴旁达。出丽水,装以金穹铁,所击无不洞,南诏尤所宝重,月以血祭之。以名字呼者有6:禄婆摩求、亏云孚、铎ȩ

  • 癿铁木

    元末明初土族第一代朱土司。青海西宁州人。元末为百户。明洪武四年(1371)附明,授充小旗。其孙朱荣袭千户,始以朱为姓。曾辖有“土舍”、“土民”100余户,居地在今民和县三川朱家堡等地。附:朱土司世系(

  • 顺蛮

    古族名。属乌蛮系统。据《云南志》载,唐时与施蛮居住在剑、共诸州(今云南省剑川、鹤庆一带),后为南诏所迫,迁往铁桥(今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西北,号剑羌。贞元十年(794),南诏王异牟寻虏其王傍弥

  • 哈弼察克和硕特旗

    清外札萨克旗之一。一称新和硕特旗。位于科布多西南。和硕特台吉蒙衮等裔。嘉庆元年(1796)置,辖佐领1。详见“新和硕特部”(2379页)。

  • 三云

    参见“初云”(1172页)。

  • 什格而

    藏语音译,意为“土司骨头”。俗称“土舍”。旧时四川阿坝嘉绒藏区基层组织头人。为土司官寨的代理人,与土司同出一源,在本地区常任重要职务,土司外出,由其代行职权,遇战事可任带兵官指挥作战。有自己的官寨和管

  • 算木多城

    元代地名。在今青海省互助县松多乡。《元史》载:至元十六年(1279),以算木多城为镇西府。时为世祖第七子奥鲁赤之领地,奥鲁赤受封为西平王,其子铁木而不花亦受封镇西武靖王,成为两王府驻地。

  • 扫稳脱朵

    ①契丹语官名。掌群牧之事。据《金史·百官志》:“※乌鲁骨(群牧所)之下有扫稳脱朵,……皆踵辽官名也。”女真立国,仍设是职,在群牧所下,“又设扫稳脱朵,分掌诸畜,所谓牛马群子也。”简称“群子”,为群牧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