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敦罗布喇什补充法规

敦罗布喇什补充法规

18世纪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部法规名,约制定于1741—1758年。原文为托忒文,抄本见于前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所藏《卫拉特法典》抄本中。1880年俄国学者戈尔斯通斯基译注《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一书问世时,该法典以《在卡尔梅克汗顿杜克达什时代为伏尔加河的卡尔梅克族编订的法规》为名,连同噶尔丹的两项补充敕令,作为该书附录,全部被译成俄文并加注释发表。法典规定藏传佛教为土尔扈特蒙古人共同信仰,严禁僧侣贪女色和酗酒;禁止盗窃,初犯和再犯重笞50,带脚枷一月,并于双颊烙印,三犯则卖至库班和克里木;无论贵族和平民,都必须接受教育,学习本民族文字,否则要受罚一定数量的牲畜;在得知敌人迫近消息时,应立即向王公报告,并挺身御敌,否则王公罚二九牲畜,贵族罚佩带全付鞍套3岁马和4岁骆驼各1匹,名人罚4岁骆驼1峰,贱民罚4岁马1匹;接到出征命令后,必须立即出征,如逾期不至,王公罚牲畜9头,贵族罚4岁骆驼1峰,名人罚4岁马1匹,贱民罚3岁牛1头;倘在出征时中途逃归,也课以同样数量牲畜。涉及内容极其广泛,它是《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是土尔扈特蒙古人为维护自己民族传统和宗教文化的具体体现。是研究18世纪土尔扈特人社会现实的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 太阳罕

    ①蒙古国建立前乃蛮部首领的称号。又译塔阳罕、泰阳罕、太阳可汗、大惕可汗。“太阳”乃汉语“大王”的音变;“罕”又作“汗”、“可汗”,为突厥语称号。乃蛮部首领※亦难察受金封为本部“大王”,蒙古语讹为“太阳

  • 术赤台

    蒙古国大将。又译主儿扯歹、术彻台、拙赤賛等。原为兀鲁兀部首领,依服札只剌部札木合。※“十三翼之战”后,因不满札木合的残暴,率众归附铁木真(成吉思汗),随从统一蒙古各部。智勇善骑射,深受器重,“每遇战阵

  • 辰州蛮

    唐宋时期辰州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居地为族称。分布在今湖南西部沅水流域,卢、酉、辰、巫、叙五条溪水发源地区。秦汉以来泛称※荆蛮”、※黔中蛮、※武陵蛮、※五溪蛮。传说为※槃瓠蛮之后裔。宋泛称※溪峒蛮。有※仡

  • 车禄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洮州卫。在今甘肃临潭县境。成化二十一年(1485)十二月,族人板的肖等来朝,贡氆氇、盔甲等物,赐宴并彩缎、绢、钞等。弘治九年(1496),板的肖复入朝贡方物。后,其首领不断遣人赴京师

  • 旧卫拉特法典

    即“旧察津毕其格” (524页)。

  • 中俄布连斯奇界约

    清朝政府与沙俄政府关于中俄中段边界线的界约。中俄两国政府各有所执,双方经过48次会谈,终由中国政府作出让步,于雍正五年(1727年)在布拉河畔布拉村签订此条约。签约代表中方为策凌、四格、图理琛,俄方为

  • 前仇池国

    两晋时期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杨氏所建政权。其先祖杨腾(一说杨驹)为部落大帅,勇健多计略,于汉建安年间(196—220)始居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之地。西晋元康六年(296),杨茂搜率部众自

  • 皮儿马黑麻

    明代瓦剌官员。汉名马克顺。回回人。仕瓦剌,历任使臣,周旋于明廷、东西蒙古间。正统元年(1436),随瓦剌脱欢使臣阿都赤朝贡,被明廷封为指挥佥事,赐以冠带。次年,复至京朝贡。后屡随瓦剌使臣阿都赤等朝贡,

  • 笔写契

    明代蒙古对文书、书记人员的称呼。蒙古语音译。亦译作笔写气、笔写记、毕七沁、毕克齐等。源于蒙元时代的必彻彻、必阇赤。宋彭大雅《黑鞑事略》载:“必彻彻者,汉语令史也,使之主文书耳”,“管文事则曰必彻彻”。

  • 伊莫訾王

    东汉时北匈奴大臣。任大且渠。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受蒲奴单于所遣,驱牛马万余头南下与汉商贾交易互市。南单于遣轻骑出上郡抄之,损失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