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394十六国时期前秦国君。386—394年在位。字文高。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苻坚族孙,苻敞之子。少而雄勇,及长颇览书传。初被坚封为殿上将军,迁羽林监、扬武将军、长安令。后坐事黜为
云南彝族古歌(史诗)《诺哲》的第一部分。意为阿细的发展与繁衍。流传于云南弥勒、路南、泸西、邱北等地阿西人(亦作阿细,彝族一支)中。内容包括两部分:(1)开天辟地。讲述天、地、日、月、山、水和人类的产生
元云南行省金齿宣抚司辖地之一。据《元史·地理志》载,其地“在镇西路(今盈江县)西北(今小江流域与江心坡一带)”,为景颇、阿昌等民族先民聚居区。元初内附,至元十五年(1278),隶金齿宣抚司管辖。时金齿
春秋时狄人灭卫国的战争。晋献公(前677—前651年在位)“启土”向外扩张,驱赶北狄,占据大片狄土。狄人被迫向东迁徙,进入华北平原,与邢、卫等诸侯国发生冲突。周惠王十五年(前662),狄人向邢国发动进
西夏文石刻。明弘治十五年(1502)立。石质。由顶盖、幢身、基座组成,平面呈八角形。共两座。一号幢通高263厘米,二号幢通高288厘米。幢身第一面上部刻幢额3个大字“相胜幢”,第一行题款分别记明:明弘
?—1887清宗室、大臣。字树南。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咸丰六年(1856)进士,选庶吉土,授编修。擢四品京堂,累迁内阁学士、盛京户部侍郎。同治六年(1867),调户部,数勘办展边垦地。光绪二年(
见“纳若”(1266页)。
清代惩处八旗内逃亡者及失察官员、窝主等的法律。例定凡逃亡事出,该管人员须于法定日期内呈递“逃牌”,上书逃人姓名、年貌、旗籍、服色及逃亡日期、次数、有无携带军器等。超限或隐匿不报者,系官罚俸、降级,系常
州名。西魏置。治所在上县(今陕西绥德县)。隋改雕阴郡,唐复置,多次移治,曾改为上郡。隶夏州定难军,五代后党项据其地,宋时与西夏多次争夺,相继据其地。宋熙宁三年(1070)废为绥德城,隶延州,元符二年(
见“卡甫散”(5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