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方块壮字

方块壮字

壮族历史上曾使用过的一种文字,壮语称之为sawndip,意思是“不成熟的文字”。其结构大致有下列数种:1,象形字——例如用一个像反写的拉丁字母h的图形象征一个拄着拐杖的人来表示“拐杖”的意思,念dwngx (壮文标音,下同);在一个像阿拉伯数字“3”的符号的右肩上加一点表示“背”,念amq;在“3”左下方的弯内加一点表示“”,念umj。2.会意字——用汉字的一些偏旁或在汉字偏旁上加上一些特殊符号或用两个汉字组成一个新字,部份地保留汉字的意思,但却不读汉字的音而读壮语的音。例如:用“门”字的左半边表示“半边”,念mbwengj;在汉字“天”的下面加一个“上”字表示“上面”,念gwnz;加一个“下”字表示“下面”,念laj。3.形声字——用汉字的偏旁部首或用整个汉字作声符和意符构成新字,例如:在“山”字下面加一个“”字表示“山”,念bya;在“那”字下面加一个“田”,表示“田”,念naz;在“高”字右边加一个“”表示“高”,念sang;在“六”字右边加一个“鸟”字表示“鸟”,念roeg;在“门”字里面加一个“斗”字表示“门”,念dou。4.借音字——用汉字的音表示壮语的意思,例如:“古米罗”表示“我不知道”,念gou mi3 rox;“螳”表示“蛇”,念dang;“爹”表示“他”,念de。5.音义全借,也就是直接用汉字表示,读音与古平话方言相同。例如:“灯”、“”、“”、“文”、“斤”、“雨”等,分别念daeng、gim、leix、ciengh、gaen、liengx。 6.自创的独体词。例如:在一丫扁扁的“口”字中间用一短竖分隔的字表示“做”,念guh;用斜置45度角的“井”字表示“纵横交错”,念vet等。由于壮语的方音比较复杂和书写者的随意性,故各地使用的方块壮字结构不一,形体复杂,异文繁多,同字异义的,一义多字的比比皆是。例如: “古”字既可表示“我”,又可以表示“总是”或“故事”;又如在《古壮字字典》中表示“头”,读gyaeuj的方块壮字多达22个;表示“手臂”,念gen的字有17个;表示“孤儿”,念gyax的字有16个。有的字用一个汉字表音,又用一个汉字表义,结果是架床叠屋,多达30余笔。使用方块壮字的人必须具有一定的汉语文水平,既要懂得汉语的形、音、义,又要通晓当地方言,还要根据上下文来联想才能正确地读写,故真正掌握的人不多。由于方块壮字本身的缺陷,加之历代统治者和封建文人的歧视,方块壮字从来没有得到整理、统一和提高。方块壮字虽然使用了千年左右,并广泛地用于记录民歌、传记等,在族谱、契约、券牒中也常用来书写壮语的人名、地名,对壮族社会,文化的发展曾有过一定的贡献,但它一般只作个人备忘之用,始终未能发展为正式通行的文字。

猜你喜欢

  • 回帕里

    见“回霸”(780页)。

  • 乌和特隆归达赖

    见“咱雅班第达”(1628页)。

  • 登龙坎

    门巴语音译,亦作敦龙坎、敦龙庆,意为“送鬼”。旧时门巴族本教巫师之一。民主改革前流行于墨脱门巴族地区。由男性担任。承师传。无专门法衣法具。主事送鬼治病。作法时,在村外草坝上或河溪旁供酒肉、粮食及病人衣

  • 西藏政教合一制度

    指西藏地方政权与教权合而为一的政治制度。始于元朝封萨迦派宗教领袖掌握西藏地方政权,经有明一代及清初逐步发展完善,至乾隆十六年(1751)清政府授权七世达赖喇嘛掌管西藏地方政教事务,正式成为定制。以后历

  • 允禵

    1688—1755清朝皇子。满族,爱新觉罗氏。康熙帝第十四子,雍正帝同母弟。康熙四十八年(1709),封贝子。五十年,从康熙帝巡视塞外,自是辄从,深为康熙帝所爱。五十七年(1718),以抚远大将军,征

  • 鄂伦部

    见“诺雷部”(1953页)。

  • 必招

    元代云南元江府(罗匐甸,又名罗槃甸)土官。哈尼族。据险恃强,屡逆朝命。至元十二年(1275)冬,率罗匐甸哈尼族公开反抗元军。元军征之,至罗匐甸,围城数日,城下,元江以西哈尼诸部归顺。次年正月,他亦降元

  • 雅鲁

    见“稚鲁”(2368页)。

  • 拜生达

    蒙古语音译,亦译白通达、排生达。清代蒙古主管王府事务的官员。总揽府内庶务,掌管王府对外事宜。四等台吉待遇。额设1人,下设哈番两名,协助管理王府厨房、厩舍等事。

  • 大学习巷清真寺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又称西大寺。寺址在西安新兴坊,今名大学习巷。据明嘉靖年间?(1522—1566)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元中统四年(1263),名“清净寺”。永乐十一年(1413),由※郑和重修。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