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木兰围场

木兰围场

清代皇室和八旗官兵狩猎习武的场所。建于康熙二十年(1681)。地在今河北省围场县境。满语“木兰”,汉译为“鹿哨子”(吹哨引鹿的哨子),以此地设围场为哨鹿所,相沿既久遂视木兰为地名。该地原属蒙古喀喇沁、敖罕、翁牛特等部分管,作为围场后,在周边1300余里间植柳、设卡,并设总管、翼长、防御等官以辖兵丁管理,先后隶热河副都统、热河都统,严禁入内偷猎。守卫的旗兵多时达800余名。内划分为60余所(一说70余所)小围场。康乾(1662—1795)时,几乎年年在此举行“秋狝”之典,每次20日为常,喀喇沁诸部王公辄以千余兵马从之。届期,车驾官兵出避署山庄长驱入围。每围就合,牲兽惊突,周围呵止之声震谷,既而皇帝出“看城”(幔城),纵辔直穿场中,先引矢射,随者乃射。遇猛兽,则命※虎枪营官兵掩杀之。一日一围,五鼓出,未时撤,以猎物颁赏,欢宴王公大臣,时颂为盛事。同时,清廷借行围习武,训练八旗官兵骑射技艺。嘉庆(1797—1820)时,以游牧蒙古马力不济、岁可节银几十万两为由,拟为间年一举,后渐废。

猜你喜欢

  • 放牧范围通令

    敦煌吐蕃藏文文书。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124号卷子。全卷7行。系吐蕃关于河西秋季放牧范围的通令。内容是:“通令九江之都噶、冈西、浦西:秋季来临,马需长时放牧,应依旧例,严管哨所,全部羔羊一头也不

  • 萨莱

    钦察汗国都城。又译撒莱。有二;一为钦察汗国创建者、成吉思汗孙拔都所建;一为其弟第四代汗别儿哥所建,故有“拔都萨莱”和“别儿哥萨莱”之称。太宗后乃马真称制二年(1243),西征蒙古军东归后,拔都留驻封地

  • 阖庐

    即“阖闾”(2385页)。

  • 嘎拉波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马尔康及绰斯甲地方土司衙门的狱差。主要管理犯人。由四户交不起官粮的“俄拉伯”轮流担任。每次1人,3个月一换,自带口粮,无报酬,任职者不纳粮,不负担其他差役。

  • 黎弓

    黎族过去狩猎或作战武器之一。南方少数民族多擅长使弩,而黎族却普遍用弓。弓以木或竹制成,箭长3尺,镞长5寸似茨菰叶,其特点是“弓短矢重”。因无羽,射程远不过三四丈,多施近射,但多涂毒于锋镝,中者必死。

  • 翁科特

    见“恩古特”(1869页)。

  • 信苴正

    即“段正”(1692页)。

  • 李彦忠

    西夏宗室。神宗※李遵顼父。夏仁宗时(1140—1193)封齐王。善骑射,饶武略,遇事敢为先。中书令任得敬嫉其能,中以蜚语,贬守凉州(今甘肃武威),在郡有政绩,蕃汉之民皆畏怀。乾祐元年(1170),任得

  • 余覩之叛

    又作:“耶律伊都之叛”。辽末由统治者内部斗争引起的反叛事件。余覩(亦作余睹、余笃、余都姑,清代史家改写为伊都),即耶律余覩,天祚帝时戚臣,为天祚帝文妃萧瑟瑟的妹夫。天庆年间(1111—1120)为金吾

  • 难留山

    见“武落钟离山”(12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