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杨敬修

杨敬修

1870—1952

近代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师、翻译家。字仲明,号秀真,以字行。经名萨里哈。天津塘沽人。回族。父母早亡,由祖父母抚养。少年时以卖烧饼为业,生活清苦。后从师李正先阿訇,学习阿拉伯文及伊斯兰教典籍,聪明过人,绰号“杨才子”。20余岁中秀才。并能用阿拉伯文写诗。好学,勇于接受新思想。光绪二十九年(1903),写成《四教要括》一书。论及礼、释、耶、穆四教,重在发扬伊斯兰教,并大胆引进《天演论》的思想,提出“教竞人择、道者有留”的新思想。揭露教内之腐败现象,抨击保守势力。为近代中国伊斯兰教著作中最早倡导改革者。曾在河北三河县、玉田、丰润、辽宁,沈阳等地任阿訇。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北京花市阿訇,发起成立“京师清真教育总会”,起草宣言和章程。并于1911年编写《中阿初婚》,为中国最早自编的阿汉文对照教材,在全国寺院流行。民国后,在上海、南京、归绥(今呼和浩特)等地讲学、办学,曾与时子周,王静斋等创办阿文大学,并任教于成达师范学校。1921年起开始翻译《古兰经》,以严格的直译方法,经过细致的字斟句酌,译成《古兰经大义》,于1947年在北京出版。译著尚有《亥帖注解》、《亥帖译音》先后在上海出版。病逝于北京。

猜你喜欢

  • 抚水州

    唐宋南方古地名。唐置羁縻州,属黔中道黔南都督府。宋改属广南西路宜州,仍为羁縻州。辖抚水、京水、多逢、古劳四县,约当今广西环江北部及贵州荔波、三都、从江等县地。治所在抚水,即今环江县北旧宜北县地。居民属

  • 北使录

    书名。明李实撰,1卷。实字孟诚,合州(今四川合川县)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十四年(1449),瓦剌太师也先统军攻明,经“土木之役”,大败明军,俘获明英宗,后在攻北京时,遭明军反击,北撤,翌年,

  • 洛纳山口

    为清代西藏与哲孟雄(锡金)分界处。又作罗那克山。乾隆时设有鄂博。

  • 边都大寺

    见“文都寺”(388页)。

  • 西宁办事大臣

    清朝派驻青海地方行政长官。一称青海办事大臣、管理青海事务大臣、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雍正三年(1725)置。由理藩院从散秩大臣、八旗护军统领、副都统及各部侍郎中简任。3年一换。办事大臣衙门内设司官

  • 特古斯阿勒坦呼雅格图

    ?—1916清末民初蒙古王公。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左翼中旗人。博尔济吉特氏。成吉思汗31代孙,额尔齐木毕里克子。光绪二十八年(1902),袭札萨克多罗郡王,任伊克昭盟副盟长。1911年辛亥革命时,坚

  • 贾尊珠僧格

    吐蕃佛教后宏期阿里地区译师。曾奉阿里王益西约命,率使团赴印度迎请大德阿底峡,因热病使者多病故,被迫中途返吐蕃。据《蒙藏佛教史》载,其由众多青年伴随赴印,抵印后向在超岩寺的阿底峡送了大量黄金,请其入藏传

  • 香保保古墓

    见“香葆拜古墓”(1677页)。

  • 大理行记

    书名。一名《南诏纪行》。郭松年撰。成书于元代至元二十三年(1286)至大德四年(1300)之间。1卷。内容记述大理地区的山川、风俗、物产、社会经济生活、政治文化特点、佛教发展、与中原的关系等,为研究南

  • 好陈

    见“好儿趁”(9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