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结坚参
明代西藏噶举派高僧。藏族。生于后藏娘堆地方之扎西喀噶。其父桑吉拜登系持密咒者。初取名却吉伦保,7岁时从噶举派大堪布贡噶桑吉受沙弥戒。后随萨迦大师云登甲错学萨迦派佛法,隐迹高山岩窟,潜心苦修,获成就。游历西藏各地,远至尼泊尔,所到之处,广收徒众,宣扬佛法,深受尊崇。信守戒律,化缘度日,清贫,行为异常人,因获“后藏疯子”名号。主张苦修,反对奢华,追踪噶举派创始人米拉日巴足迹,故为噶举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玛尔巴传》、《米拉日巴传》。
明代西藏噶举派高僧。藏族。生于后藏娘堆地方之扎西喀噶。其父桑吉拜登系持密咒者。初取名却吉伦保,7岁时从噶举派大堪布贡噶桑吉受沙弥戒。后随萨迦大师云登甲错学萨迦派佛法,隐迹高山岩窟,潜心苦修,获成就。游历西藏各地,远至尼泊尔,所到之处,广收徒众,宣扬佛法,深受尊崇。信守戒律,化缘度日,清贫,行为异常人,因获“后藏疯子”名号。主张苦修,反对奢华,追踪噶举派创始人米拉日巴足迹,故为噶举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玛尔巴传》、《米拉日巴传》。
在福建泉州南门万寿路。明代思想家、文史家李贽(1527—1602,回族)出身地。青少年时代在此度过。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李贽殉难后,改为“林氏宗祠”(因李氏原姓林)。清初改称“林李宗祠”。解放后
书名。原题管葛山人(即明末清初人彭孙贻,字仲谋,海盐人)撰。11卷。卷1至卷6记述满族先世建州女真的概况,卷7为戚继光、李成梁、杜松等人传,卷8为西人志,卷9至卷11为东人志。是记述满族早期历史较系统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是辽太宗耶律德光※永兴宫下之一抹里。
傈僳语音译,意为“能与鬼相通的人。”旧时傈僳族男巫师。主要从事占卜打卦,主持祭祀。行祭时身穿长衫,头戴拥有两只大山羊角的斗笠,背挎一把盖有毛毡或布的长刀,手舞一根长竹竿;根据“精灵”和“鬼”的情况有针
古国名。西戎八国之一。※义渠戎所建。春秋时义渠势力渐强,其首领自称王,建国。辖有今山西、陕西交界的黄河两侧地区,筑城数十,与秦、晋为邻。和秦国尝有战争,秦厉共公三十三年(前444),秦“伐义渠,虏其王
①西域古城名。见明《边政考》:在土力苦址(今新疆温宿县东南铁林格)西北百里,3城相连,周环山水。《清朝续文献通考》云:阿克苏旧城,不用砖石,就高崖陂陀,削以为墙,联属3城,皆周里许。中城有东西南3门。
?—1689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又作罗卜藏古木布阿喇布坦、罗卜藏衮布。博尔济吉特氏。※鄂齐尔图汗孙。清康熙十六年(1677,一说1676或1680),鄂齐尔图被噶尔丹杀害后,率众遁居青海,恳请清廷
见“抛石绳”(1057页)。
满语音译,“松散”、“闲散”之意。清代内务府一种定额服役人之称。《吉林外记》载:“移驻(来)京旗苏拉时,[各]分给熟地十五晌……内可分八旗户口之繁,外可联边城巩固之势”。在内务府三旗中,苏拉为“定额服
两晋时陇西鲜卑之一支。原居于陇西(治今甘肃陇西县东南)乌树山。西晋末至十六国初,为乞伏鲜卑首领乞伏利那击败后兼并。参见“陇西鲜卑”(12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