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武陵蛮

武陵蛮

又称※五溪蛮。汉至宋代武陵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分布在武陵郡而得名。古※九黎、※三苗部落后裔,一说※槃瓠蛮后裔。分布在今湖南沅江流域、澧水流域和洞庭湖西北部以及与湖南相邻的黔、鄂、桂部分地区。春秋战国时泛称※蛮方、※荆蛮、南蛮。秦称※黔中蛮。汉光武帝时,其族民兴盛。建武二十三至二十五年(公元47—49)间,精夫※相单程据险攻县城,大败刘尚、※马援等汉军的进攻。后起义斗争,绵延不绝。建初年间(公元76—84年)、澧中(今湖南澧县)、溇中(今湖南慈利、石门)诸蛮举兵。永元四年(92年),溇中、※澧中蛮※潭戎等起事。元初二至三年(115—116),充中、澧中、溇中、零陵诸族,因郡县徭税失平,攻城,杀长吏。永和元年(136),因汉顺帝增其租赋,引起武陵各族民众不满,澧中、溇中聚众2万余人围充城,攻夷道(今湖北宜都)。永寿三年(157),至中平三年(186),长沙、零陵和武陵诸蛮族时服时叛。三国时,蜀、吴政权在武陵地区对峙,时有争夺,形成拉锯状态。黄龙三年(231),武陵诸族聚集数万反吴。反赋役斗争连续不断。其民重祭祀、信巫鬼。以农耕为业,兼畜牧、狩猎。《汉书·地理志》云:“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瓜蠃蛤,食物常足”。其民已使用铁质农具和兵器。采炼朱砂、水银,纺织賨布、溪布或葛布以及※点蜡幔(蜡染)。称首领为※精夫、渠帅。各邑君长,皆赐有印绶。其民与今苗、土家、瑶、侗、仡佬、壮等族有渊源关系。

猜你喜欢

  • 横山羌

    党项羌部落名。一般用以称呼西夏军队中之横山羌兵,称“山讹”。其羌兵耐苦战,坚韧不拔,每战必为前锋。

  • 番饷

    清代台湾高山族向官府交纳的人丁税。凡内附的高山族(即“熟番”),得载入额编,不论男女,按丁输饷。据连横《台湾通史》载:“旧例壮番每丁征米一石七斗,少年一石三斗,番妇一石”。雍正三年(1725),诏豁免

  • 挹娄故地

    汉至晋挹娄族所居之地。一作楼故地。与肃慎故地大致相同,约东至今日本海,西达黑龙江省境呼兰河流域和张广才岭,南到吉林省敦化县境,北有黑龙江流域。《新唐书·黑水靺鞨传》所言即指此。辽金至清

  • 南郡蛮

    秦代南郡诸民族的总称。春秋战国时称※荆蛮,属楚地。秦时,其民以幪布、鸡羽等缴纳义赋。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南郡※潳山(今属湖北江陵境内)少数民族雷迁等起兵反汉,被武威将军刘尚讨破,其族人被迫

  • 博奇

    ?—1859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倭哷氏,隶齐齐哈尔镶红旗。咸丰三年(1853),以佐领率黑龙江骑兵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赐号富尼雅罕巴图鲁,加副都统衔。八年(1858),为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所败,收

  • 益希桑珠

    见“次噶俄仁巴”(882页)。

  • 兀林答胡土

    即“乌林答胡土”(348页)。

  • 萨古巴罗桑尊珠

    见“益喜策丹”(1946页)。

  • 达斡尔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亦作达呼尔、达胡尔、达古尔、达瑚哩、打虎儿、打狐狸,皆同音异译,意为“种田的人”。始见于清康熙五年(1666)。清有别称“爱门人”。有说16世纪时史载之“达奇鄂尔”部即达斡尔。新中国

  • 延津州

    唐置地方政区名。因治所设在延津城得名。延津城故址为今辽宁铁岭县城。唐亡高丽国后,其为唐在高丽所置诸羁縻州之一,归安东都护府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