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段赤城

段赤城

唐代南诏除蟒英雄。白族先民。叶榆(今云南大理)绿桃村石匠(或作铁匠、牧羊人、农民等)。始载于《白古通纪》,后为《南诏野史》、《滇云历年传》、万历《云南通志》、《滇略》、《僰古通纪浅述》和各种方志转述,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相传唐元和十五年(820)五月,洱海有巨蟒吞食人畜,淹没田园、城郭,南诏王劝利不能治,遂自荐愿灭蛇以救地方。全身缚刀,手持利剑,入水斗蟒,被蟒吞食。剑锋出蟒腹,人蟒俱亡。劝利命剖蟒,取英雄骨葬之,建塔。焚蟒骨皮,以其灰抹塔,名灵塔,俗称蛇骨塔,以纪念英雄。又被村民奉为“本主”,立祠,建衣冠冢。其墓上为塔形,下埋衣冠,后人刻墓碑,上书“唐义士段赤城之墓”。蛇骨塔约于明末永历帝时被山洪、泥石流冲毁,墓碑于1955年失踪。清代修方志时,将苍山斜阳峰麓羊皮村边的佛图寺塔误作灵塔,故人们亦称之为蛇骨塔,以寄托对英雄的怀念,并将其故事编写成叙事长诗、大本曲、白剧等。

猜你喜欢

  • 白石神

    旧时羌族崇拜的神祗。羌族崇拜白石,传说原居西北草原的古羌人在被迫迁徙中,有一支到达川青交界的补尕山,被敌兵追赶甚急,幸有羌人祖先天女木吉卓从天上抛下3块白石,变成3座大雪山,阻止追兵前进,羌人乃得南下

  • 奇三

    亦作齐三。达斡尔人。※布特哈八旗衙门副总管。以黑龙江将军舒亮、副都统安庆屡克扣布特哈官兵俸饷钱粮,以贱价逼买欲上贡的貂皮,每逢五月楚勒罕(集市)大会之时逼勒供亿羊酒诸物,加之当事者贪求无厌,布特哈兵民

  • 卦尔察部

    部落名。又作瓜尔察、瓜勒察。女真后裔。地当伯都讷(今扶余县)城东北,松花江与嫩江合流下游南北地。明时,役属蒙古科尔沁部。清初为打牲部落。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与叶赫、科尔沁蒙古等九部联军,进攻建

  • 见“”(1731页)。

  • 元颐

    ?—500北魏宗室。原名安寿。鲜卑元氏(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曾孙,阳平王新成长子。父卒袭爵。孝文帝赐名颐。累迁怀朔镇大将。太和十六年(492),与左仆射陆睿并为都督,集3道军3万余出击柔然豆仑,中

  • 伊莫訾王

    东汉时北匈奴大臣。任大且渠。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受蒲奴单于所遣,驱牛马万余头南下与汉商贾交易互市。南单于遣轻骑出上郡抄之,损失甚大。

  • 没藏讹庞

    ?—1061西夏大臣。党项羌人。景宗没藏后之兄。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二月,大臣野利遇乞妻没藏氏与李元昊私通生谅祚。令寄养于其家。三月,升任国相。十一年正月,唆使太子宁令哥作乱,刺杀元昊,又杀宁

  • 卡特旺草原

    见“卡特万会战”(547页)。

  • 草塘安抚司

    土司名。明洪武五年(1372)置。隶四川播州宣慰使司。治所在今贵州瓮安县东北。宣德七年(1432),所属谷撒等41寨少数民族举众反明,为总兵陈怀征服。景泰三年(1452),臻、剖、五坌等地苗民与草塘、

  • 伊什罕伯克

    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