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

书名。东魏杨衒之(一作羊衒之或阳衒之)撰。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并称为北魏、东西魏时期的三部杰作。衒之历官抚军府司马、期城郡太守。洛阳曾为东汉、曹魏、西晋的京都。太和十八年(494),北魏孝文帝又自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迁都洛阳,此后40年,洛阳再度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由于皇室崇奉佛教,伽蓝(梵语佛寺)骤增,也是佛教重地。及尔朱荣入洛,杀王公朝士2000余人,当时死事之家多舍居宅以施寺,为死者祈福。永熙(532—534)初,“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东西魏分立,东魏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诸寺僧尼皆徙邺。后东西魏长期战争,洛阳备遭战火破坏。武定五年(547),衒之因事至洛阳,见往昔繁华的洛阳古城,此时“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抚今思昔,感触万端,遂抱着对故都横遭大劫之沉痛心情,撰写此书。分城内及四门之外共5篇,追叙北魏盛时洛阳内外伽蓝的兴隆景象,兼叙政治、人物、风俗、民族、地理以及掌故传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书中用细腻的笔触记述城内外著名伽蓝的结构和帝都风物、庭园景色;详尽记载北魏末年契胡尔朱氏拔扈的史实,并对拓跋鲜卑等贵族权豪和僧侣地主穷奢极欲的生活及其贪鄙性格,寓有讥评之意;描述洛阳商市,特别是永桥市和鱼鳖市的繁荣景象,生动地介绍了南北诸族饮食嗜好殊异的风俗。同时,记述了四方诸族归附者居住的四馆(金陵、燕然、扶桑、崦嵫)、四里(归正、归德、慕化、慕义)情况。此外,还据宋云《宋记》、慧生《行记》和《道荣传》,综述宋云、慧生西行求法经过,为研究古代西域及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本书文字简明清丽,颇有特色。传世刻本有如隐堂本、吴琯古今逸史本、绿君亭本、汉魏丛书本、徐毓卿本、璜川吴氏真意堂活字本,照旷阁学津讨源本、吴若准集证本、洛阳西华禅院重刊集证本、李葆恂重刊集证本、唐晏钧沈本、日本大正藏经本、四部备要重印集证本、张宗祥合校本等。1958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范祥雍校注本,1978年和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修订本、校注补本。

猜你喜欢

  • 伏古敦可汗

    一作“伏名敦可汗”,即“豆仑”(982页)。

  • 歇家

    清代青海西宁地方开设之货店。四川、玉树等地藏蒙商人将货物委托其代为转售。分官设和私营两种。官设货店常以粮、茶、烟、酒和布疋易换牧民之皮毛、牲畜、鹿茸等土产。私营有时店员贪利,私贩茶、火药、口粮潜往西宁

  • 班禅额尔德尼

    又作“班臣额尔德尼”,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两大活佛(达赖、班禅)转世系统之一的称号,班系梵语,是“班智达”一词的简称,意为“学者”;禅,藏语音译,意为“大”;额尔德尼,满语,意为“宝贝”。清顺治二年

  • 乌由浑

    即“乌由罕”(332页)。

  • 石豹

    即“石皇玺”(452页)。

  • 贝莫萨

    见“赤尊公主”(1014页)。

  • 阏氏

    匈奴语音译。汉代匈奴单于之妻的尊号。又译“焉提”、“阏支”。《史记·匈奴列传》司马贞索稳称:“匈奴皇后号也”。又引习凿齿致燕王书云:“匈奴名妻作‘阏支’,言其可爱如烟肢也。”王昭君出塞后,被封为“宁胡

  • 类乌齐

    地名。亦作内乌齐。旧属喀木,后归西藏。其地北界青海,东邻隆庆,西至三十九族,东南接察木多(昌都),向为察木多草地进藏捷经,其地高峰峻岭,一水环流。有土城,城内有噶举派达垅支系所属大寺。红帽呼图克图居此

  • 贺兰山回鹘

    河西回鹘驻牧于贺兰山(今宁夏境)地区的一部。见“河西回鹘”(1507页)。

  • 一妻多夫制家庭

    一个女子与一个以上男子结为配偶的特殊家庭形式。源于群婚和母系氏族制,其后以变异形式残存于阶级社会中。通常与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并行。以其发展阶段不同,形成若干类型,常见的有兄弟共妻、朋友共妻、叔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