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宿城
古城名。位于今新疆阿克苏北。道光十九年(1839)建,城周140丈。咸丰十年(1860)重修,有4门:曰耀武、迎恩、镇西、平西。后因战乱城毁。光绪十年(1884),以新疆置省,遂于旧城东南30里择地另建新城,周559丈,分设4门:东朝阳、西挹爽、南迎薰、北承恩。为阿克苏道治所。以所设游击、都司入驻。
古城名。位于今新疆阿克苏北。道光十九年(1839)建,城周140丈。咸丰十年(1860)重修,有4门:曰耀武、迎恩、镇西、平西。后因战乱城毁。光绪十年(1884),以新疆置省,遂于旧城东南30里择地另建新城,周559丈,分设4门:东朝阳、西挹爽、南迎薰、北承恩。为阿克苏道治所。以所设游击、都司入驻。
见“果洛克族”(1440页)。
即“消奴部”(1933页)。
地名。位于今辽宁省抚顺市大伙房水库东南,在浑河南岸,距抚顺市中心70里,东距赫图阿拉(今新宾西老城) 120里。后金天命四年(1619),努尔哈赤统率八旗兵,大败明四路大军于此,史称“萨尔浒大战”。从
原西藏地方政府所属宗(县)一级行政区。清嘉庆三年(1798),八世达赖喇嘛将此宗赠予掌办商上事务功德林呼图克图为封地。由功德林“拉让”派强佐一人常驻其地,管理政教事务。强佐具有宗本(相当内地县官)权力
汉朝官员。义渠人。初事景帝,为郎。武帝元光六年(前129),以匈奴入上谷,杀略吏民,奉命从车骑将军卫青等出征,为骑将军,兵败,折兵七千人,罪当斩、赎为庶人。元朔五年(前124),复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击
①蒙古语。汉译※“铺马”(2233页)。②见“乌拉部”(334页)。
?—1738清朝大臣。蒙古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卓哩克图亲王乌克善孙,博木博什台吉子。康熙五十六年(1717),从帝木兰行围,赐孔雀翎。五十七年,授二等台吉。五十八年,擢散秩大臣。六十年(1721
? —759唐代僚人起义首领。西原州(今广西左、右江一带)黄峒人。时称僚人(为壮族先民)。对地方官府横征暴敛,“侵诈系缚”极为不满,与真崇郁等于至德元年(756)在黄峒一带聚众起义,陆州、武阳、朱兰等
元代地名。又译阔帖兀阿阑,阔迭兀(额)阿剌勒。位于今蒙古国克鲁伦河上游、温都尔汗西南。成吉思汗大斡耳朵(宫帐)设此。太宗、宪宗、泰定帝即位大典在此举行。《元朝秘史》一书亦在此写成。
元代蒙古将领。又译蛮子带。孛思忽儿弘吉刺氏。※纳陈驸马之子。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兄帖木儿卒,2侄皆幼,袭为万户长,尚忽必烈汗女囊加真公主。成宗元贞元年(1295),封济宁王。因擅杀罪人,受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