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漠北蒙古

漠北蒙古

清代居住于蒙古高原北部之蒙古各部总称。因其分布于蒙古中部戈壁北缘,故称。由于其所属部落,主要为达延汗子格哷森札赉尔遗裔之喀尔喀,故又称之为喀尔喀蒙古。初服属于察哈尔部,众分左、右两翼、7旗。左翼为格哷森札赉尔第三子诺诺和、五子阿敏都喇勒领之,驻牧于土拉河界。右翼为其长子阿什海达尔汉珲台吉、次子诺颜泰哈坦巴图尔、四子德勒登昆都伦、七子鄂特欢诺颜共领,驻牧于杭爱山。两翼原无汗号,及左翼阿巴岱自藏迎经典归,为众所服,始号斡齐赖赛因汗。寻右翼长赉瑚尔也称汗,一时两汗并立。后因阿巴岱孙衮布继位,自号土谢图汗,赉瑚尔子素巴第亦号札萨克图汗,驻牧于克鲁伦河之阿敏都喇勒孙硕垒号车臣汗,于是三汗并雄。崇德三年(1638),三部以察哈尔林丹汗为后金所灭,遣使献贡于清,与清建立初步藩属关系。顺治十二年(1655),以三汗及赛音诺颜部长丹津喇嘛遣使与清会盟,众被析为8札萨克。嗣因内部不睦,受准噶尔部长噶尔丹侵凌,纷纷率众南徙,被置于内札萨克蒙古近边。康熙三十年(1691),诸部于多伦诺尔朝见清康熙帝,正式表示归附清朝政府,清分别授其汗、诺颜等以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各有差,使与内札萨克同列。所部被编为55旗。雍正三年(1725),以固伦额附策凌击准噶尔军有功,诏以其近地置19札萨克自为一部,以赛音诺颜号冠之,积前共4部74旗。乾隆中,以人口增殖,增至83旗,附辉特1旗,额鲁特2旗,分汗阿林、齐齐尔里克、喀鲁伦巴尔屯、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四盟。统称为外札萨克。

猜你喜欢

  • 奥鲁

    蒙古语音译,又译阿兀鲁黑,《元朝秘史》汉释为“老小营”。古代蒙古人出征时,留守后方或随军的家属、辎重之总称。《经世大典序录·军制》:“军出征戍,家在乡里曰奥鲁”。依蒙古定制,男子充军出征,妇孺则按千户

  • 克木语

    我国克木人使用的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克木语支。分布在我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孟腊县和景洪县,约有人口1700人。在国外,克木族主要分布在老挝北部地区,约有30万;越南约有3.25万,是越南54

  • 沈紫江广右军功录

    即“广右战功录”(133页)。

  • 阿旺郎卡甲木养

    清代西藏第穆呼图克图五世。藏族。为西藏工布地区黄教丹吉林寺住持,故又称丹吉林呼图克图。出生于工布扎嘉中地区。康熙十五年(1676),朝拜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受剃度,取法名。赐有大量寺庙、庄园,大小寺分布于

  • 大怀忠

    金朝官员。渤海国王室后裔。海陵王(1149—1161年在位)时,历官左副点检、点检。正隆四年(1159),充吊祭使,赴宋吊韦氏哀。六年,以海陵王与嫡母徒单太后有隙,疑太后与枢密使仆散师恭共语,有异图,

  • 兀典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明星”之意。金代女真族人有以此命名者,如徒单兀典、※抹撚兀典等。

  • 乌赤

    即“倭赤”(1888页)。

  • 宇文泰

    505或507—556北魏、西魏大臣,北周尊基者。俗名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南)人。先祖为匈奴单于远属,后与鲜卑杂居,被推为主,遂鲜卑宇文氏。北魏安定侯宇文陵玄孙,宇文肱之子。轻财好施,喜结

  • 昆明城

    古县名、城名。唐代其城在今四川盐源县。唐武德二年(619),改汉晋以来的定笮县为昆明县,属州越嶲部。《蛮书》卷6:“昆明城,在东泸之西”,“磨些种落所居之地”。东泸水即今雅砻江,其西的

  • 麹坚

    北朝时高昌王。一作子坚。祖籍金城榆中(今兰州榆中县)。高昌王※麹嘉子。北魏正光四年(523),父卒,继为高昌王(一说嘉卒,继位者为麹光,其至531年始为高昌王,建元章和)。时关中战乱,与北魏联系一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