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奴部
高句骊族5部之一。亦称南部或前部。5部按分布方位,以东、西、南、北、内命部名,其分布区在5部中的内部之南,故名。约有今朝鲜平安道一带地。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征高丽,其部傉萨(比唐都督)高惠贞与北部傉萨高延寿率15万高丽、靺鞨兵援被围的安市城(故址在今辽宁海城县东南营城子),后皆降唐。参见“高句骊”(1911页)。
高句骊族5部之一。亦称南部或前部。5部按分布方位,以东、西、南、北、内命部名,其分布区在5部中的内部之南,故名。约有今朝鲜平安道一带地。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征高丽,其部傉萨(比唐都督)高惠贞与北部傉萨高延寿率15万高丽、靺鞨兵援被围的安市城(故址在今辽宁海城县东南营城子),后皆降唐。参见“高句骊”(1911页)。
辽国攻夏战役之一。西夏建国初,与辽关系开始破裂。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四、五月间,因辽境党项等部族投夏问题,两国发生冲突,辽遂准备伐夏。十月,辽兴宗耶律宗真与弟耶律重元、韩国王萧惠统兵10余万
书名。清刘昆(字西来,江西吉安人)撰。1卷。昆于康熙十一年(1672)任云南府同知。十二年,吴三桂叛,昆不肯服,十三年被安置于腾越州(今云南腾冲)。清兵定滇,擢湖广常德府知府。所记有土司汉化,入缅开宝
即“别速惕”(1070页)。
?—735唐代契丹部落联盟军事首领。一作可突干。出自大贺氏族。统领兵马,悍而有谋,得众心。契丹附唐后,受唐封静析军副使。时契丹军权渐显,屡废联盟首领。开元八年(720),谋废首领娑固,娑固力单,引唐兵
见“康古六”(2101页)。
东北古族名。北魏时始见于记载,初译作失韦。蒙古语,森林之意(一说即“喜桂图”音转,或说为“锡窝”音转)。《北史》等称其“盖契丹之类”,源出东胡;《新唐书》作“丁零后裔”;实际它包括了许多操通古斯语的部
即“载淳”(1844页)。
明代建水州纳更山哈尼族首领。明初,洪武时为鼓励农垦,对于率众开荒扩大耕地的哈尼族首领,授予土官职务,世领其所垦土地。洪武(1368—1398)中,以率众开荒及御交趾兵入侵有功,给冠带,管理地方。后授纳
?—1800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乾隆六十年(1795),由鸟枪护军校委署护军参领。嘉庆五年(1800),补鸟枪营副护军参领,发往湖北,以参领补用,随领队大臣明亮镇压反清武装,数月间连续接
书名。也称《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史略恒河之流》,蒙文蒙古编年史。清内蒙古乌珠穆沁旗衮布札布撰。雍正三年(1725)成书。1909—1910年间,俄国扎姆察拉诺从内蒙古阿巴嘎旗获完整的手抄本后,藏于圣彼得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