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烔奈语

烔奈语

自称“烔奈”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六巷、罗香和长垌3个乡的10多个山村,使用人口约计有2000。烔奈语的语言特点:声母分单纯音、复辅音两类,一般有42个,韵母分单元音,复合元音,鼻化元音3类,一般有44个;在固有词中送气音和清化音声母都只出现于单数调(即1、3、5、7调)音节;没有浊闭塞音声母,有带鼻冠音的闭塞音声母,如mp、nt、d等,这类声母可以出现在单数、双数两类调的音节中;有双唇闭塞音、舌根闭塞音与1组成的复辅音声母,如pl、phl、kl、khl等;有混合舌叶塞擦音、擦音声母,其音质接近舌尖后音;韵母元音不分长短、松紧,设有塞音韵尾,有鼻音韵尾,也有鼻化韵母;声调有8个,与汉语有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八、阳八相当;词根以单音节的居多,构词能力较强;合成词以修饰式为主,带附加成分的词不多。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虚词和语序;人称代词有单、双、多数之分,指示代词有近、中、远指之别;人称代词作定语,名词作领属性定语、数量词组作定语时,都在中心语前;形容词和指示代词作定语、名词作限定性定语时,均在中心语后;有相当丰富的状词作动词、形容词的定语,在中心语后;动词没有自动、使动语法范畴;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在作谓语的动词后。使用烔奈语的瑶族不多,居住在一个县内,语言内部比较一致,分散在各村自称烔奈的瑶族可以自由交谈。

猜你喜欢

  • 车禄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洮州卫。在今甘肃临潭县境。成化二十一年(1485)十二月,族人板的肖等来朝,贡氆氇、盔甲等物,赐宴并彩缎、绢、钞等。弘治九年(1496),板的肖复入朝贡方物。后,其首领不断遣人赴京师

  • 乌思藏管民万户

    见“阿里万户”(1223页)。

  • 约么

    藏语音译,意为“女仆”。旧时藏族牧区对牧主所雇女长工的称谓。男长工称“约波”(男仆)。大多因家贫或无牲畜不得不靠帮工维生,也有个别因无力还债,替债主作工抵债者。主要替牧主挤奶、打酥油、晒牛粪、背水、磨

  • 蒙古勒克埒青吉思

    见“马可古儿吉思”(185页)。

  • 喀勒达所

    见“可里踢千户所”(492页)。

  • 高阙州

    唐代在回纥地区建立的羁縻政权。※“六府七州”之一。位于多览葛北。以斛薛等部配合唐军灭薛延陀汗国,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置,以斛薛首领为刺史。隶燕然都护府。

  • 围场

    清帝王和八旗官兵狩猎习武的场所。八旗官兵向以狩猎肄武,演练骑射,服劳训练,故素来重视围场的建立和治理。早在后金天聪(1627—1635)间,即已设有官方控制的围场(天聪九年、1635,定莽古济公主与额

  • 刚氐道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西汉时在氐族聚居区置。又作刚羝道。为※十三氐道之一。属广汉郡(治今四川金堂县东),东汉属广汉属国。在涪水(今涪江)上游,有金银矿。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东。蜀汉改县,晋废。

  • 董舍吾

    ?—前103西汉匈奴都尉。又作董荼吾。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偕王敞屠洛等率众归附汉朝,受礼遇,被封为散侯,赐食邑1100户。太初二年(前103)、卒,子安汉、孙贤相继袭爵。

  • 壬午之变

    清对明之战。崇德七年(1642)十月,清朝为消耗明朝国力,夺取财物,以战养战,命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内大臣图尔格为副将军,统率满洲、蒙古、汉军八旗24固山额真,约5万余人,合外藩察哈尔、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