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玉妥·云丹贡布

玉妥·云丹贡布

①(729—853)唐代吐蕃藏医。又称老玉妥·云丹贡布。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97)时人。玉妥家族人。世代行医。其曾祖、祖父及父,先后任松赞干布、芒松芒赞及赤都松御医。家学渊源,自幼从父学医,10岁即出任吐蕃王子赤松德赞御医。曾向唐朝应邀入藏名医东松康哇虚心求教,或阅其名著,或亲闻其教授,深得汉地医学之真谛。25岁曾赴印度泥婆罗学医,重视实地调查,足迹遍及全藏产药之地,并四处求师访贤,并行医济世。对印度、大食医学亦进行对比研究,取其精华,以为吐蕃医学之需。经多年行医,经验大增,45岁时,在吐蕃医学基础上,吸收汉地、印度等医学之精髓,写出医学名著《四部医典》(即《医方四续》),此书为藏医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高,成为藏医的真正开端和基础,至今凡藏医之作,无不导源于此。总其内涵,是藏医之精华,但其中受汉地医学《文成公主大医典》、《月王药诊》及东松康哇的影响很深,其用药、切脉及切脉用名、针灸、医理等,处处可见此影响。《土观宗派源流》、《新老玉妥云丹贡布传》、第巴桑结嘉措的《藏医史》均有详载。以其对藏医所作的贡献和功绩,被藏族尊为“医圣”。该家族至今仍有其家传,在政治及医学上均受到尊重,寺院和医家均将其奉若神明。②宋代吐蕃藏医。又称新玉妥·云丹贡布(玉妥云丹贡布萨玛)。系老※玉妥·云丹贡布十三代孙。自幼习医,受家传影响,专攻医道。老玉妥所著《四部医典》,因吐蕃崩溃,动乱中散失。其青年时,由其师卫巴·达玛扎巴将原著完璧归赵,其潜心研习,医术大进。后6次赴印度及锡兰学医。返藏后,四处行医,收徒传医,济世救人,医德甚高。著述颇丰,根据医学的新进展,对《四部医典》增补、厘定、加注,撰出修改本。藏文《〈四部医典〉金注》,成为更加完善、丰富的医学巨著,自此《四部医典》始有繁简本两种。今日此本流传最广。与第巴桑结嘉措所著《四部医典兰琉璃》(居西贝都亚温布)同为藏医医著中宝贵财富。国内另有蒙文本及汉文本行世。国外译其医理,深入研究者极多。

猜你喜欢

  • 苗变纪事

    书名。清代韩超撰。1卷。作者号南溪,官至贵州巡抚。与胡林翼等镇压咸丰至同治年间的苗民起义。书中较详细地记载咸丰五年(1855),台拱(今台江)等地苗民起事过程。有《振绮堂丛书》本、《韩南溪四种》本等。

  • 哈孜伯克

    ①叶尔羌汗国官名。阿拉伯语qazi音译,意为根据伊斯兰教法进行审判的法官,由伊斯兰教人士专任。 ②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哈滋伯克、哈子伯克。维吾尔语。职司办理一切刑名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

  • 汪辉祖

    1731—1807清代史学家。浙江萧山人,字焕曾,号龙庄,晚号归庐。乾隆进士,授湖南宁远知县,两度充湖南乡试同考官,两署道州,又兼摄新田县事。内定调善化(旧县名,治今湖南长沙市)时以足疾请告,大吏疑其

  • 耶律定

    辽末王子。契丹族。为辽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第五子。受封秦王。保大二年(1122)三月,在女真军进逼下,随父西逃夹山(今内蒙古武川西)。时天祚帝堂叔耶律淳在南京(今北京)自立为“天锡皇帝”,世称“北

  • 黄河录

    见“河源志”(1507页)。

  • 哈剌亦哈赤北鲁

    蒙古国时期官员。唆里迷(今新疆焉耆)畏兀儿人。性聪敏,被亦都护月仙帖木儿召为断事官。巴尔术阿而忒的斤时,被召至西辽,任西辽主直古鲁诸王子师。成吉思汗四年(1209),亦都护归附蒙古后,乃与子月朵失野讷

  • 合罕

    蒙古语。又作“罕”。汉籍一般译为“可汗”或“汗”,《元朝秘史》释作“皇帝”。为蒙古建国前诸强部首领及蒙古国君主的通称。古代北方民族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之国主曰“可汗”,蒙古沿袭之。据《秘史》载

  • 道宗皇帝哀册

    石刻名。亦称“仁圣大孝文皇帝哀册文”。为哀悼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石刻。有汉字和契丹小字刻的各一合。刻于乾统元年(1101),1930年出土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乡瓦林茫哈地方的辽庆陵的西陵即永福陵中,现

  • 温宿城

    古城名。位于今新疆阿克苏北。道光十九年(1839)建,城周140丈。咸丰十年(1860)重修,有4门:曰耀武、迎恩、镇西、平西。后因战乱城毁。光绪十年(1884),以新疆置省,遂于旧城东南30里择地另

  • 倴盏

    见“塔察儿”(21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