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瑶语支

瑶语支

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语支之一,只有勉语一种。中国境内外自称“”、“金门”、“门”、“标曼”、“标敏”、“藻敏”等的瑶族,海南省自称“金门”、“门”的苗族,他们使用的语言都属勉语。使用人口国内外近100万。主要特点:汉语借词比较多;声母、韵母、声调都有逐渐简化的趋势;声母清浊对立,浊声母可以出现于双数调和单数调的音节;送气音声母的音节大多数是汉语借词;浊闭塞音声母一般同苗语支的语言带鼻冠音的清闭塞音声母相对应;浊鼻音声母能自成音节;辅音韵尾多数地区有-p、-t、-k、-m、-n、-等6个,一部分地区只保留-n、-或-;元音不分松紧,韵尾前的元音一般还有长短对立现象,但多数地区也只有a、o两个元音的韵母分长短,有些地区元音已不分长短;声调系统与汉语相同,古代分4个声调,相当于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后来由于声母清浊各又分化为阴、阳两类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8个调类;连读变调很普遍,与构词有一定联系。词根都是单音节的,构词能力较强;合成词比较丰富,多为修饰式的,带附加成份的词不多,有的附加成分已逐渐脱落。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虚词和语序,没有自动和使动的语法范畴;名词、指示代词、状词和数量词组作定语时在中心语前;形容词作定语时一般在中心词后;量词比较发达;指示代词有近指、中指、远指之分,人称代词有单数、复数之别;数词有两套,“十”以内的用固有词,“十”以上的用汉语借词;连词、副词固有的比较少,大多数是汉语借词,一般在有文化的人当中使用;句子的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在谓语动词后。

猜你喜欢

  • 陈甫

    见“耶律庶箴”(1320页)。

  • 溪蛮丛笑

    书名。南宋“五溪”民族志。1卷。南京朱辅(字季公,浙江桐乡人,汉族)撰。“溪蛮”者,取《后汉书》“五溪蛮”之名,指今湘西及其附近一带少数民族。叶钱序谓:“五溪之蛮,今有五:曰苗、曰徭、曰僚、曰僮、曰仡

  • 府户

    见“军户”(925页)。

  • 社制

    元代社会基层组织制度。世祖至元七年(1270),依农村立社法令,县邑所属村瞳,以自然村为基础,每50户编为1社,逾百户者另立社,不足50户者,与近村合为一社,地远人稀不能相合者各自为社。由社众推举年高

  • 饶乐水

    见“潢河”(2464页)。

  • 浑脱

    蒙古语音译,亦作浑脱木,意为“皮袋”,元代汉文文献又译作革囊壳壳。古代蒙古人用具之一,以牛皮制作。其主要用途是:一,作为渡船,《维西见闻记》:“革囊,不去毛而趸剥羖皮,扎三足,一足嘘气其中,令饱胀,扎

  • 觉罗额尔德

    ?—1671清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色勒之子。初任佐领。崇德七年(1642),随军围锦州,败明总兵洪承畴松山援军。八年,从贝勒阿巴泰征明,败明步骑数千于三河县。顺治元年(1644),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关

  • 阙利啜碑

    突厥文碑铭。1912年波兰学者阔特维奇在蒙古国乌兰巴托附近之伊赫·和硕特地方发现。故又称伊赫·和硕特碑。碑今仍存发现地。碑文刻在石碑四边,共29行,残破颇甚。约建于唐开元九年(721)左右。碑主为暾欲

  • 兀秃河千户所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所之一,《满洲源流考》作乌屯河所,并说清代有乌屯河,在齐齐哈尔东,出兴安岭,东入混同江(今松花江)。

  • 阿巴哈纳尔左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部。牧地在西林河(今锡林郭勒)畔,约当今锡林浩特市(原阿巴哈纳尔旗)。元属上都路,明为成吉思汗弟别里古台后裔住地,至诺密特默克图,始名所部日阿巴哈纳尔。役